在李克強的人生道路上,有過七位引領他的恩師。
李誠為他奠定傳統文化根基
李克強祖籍是安徽定遠,父親李奉三是安徽省一位地方官,曾任鳳陽縣縣長,其后任安徽省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直至退休。
1955年7月,李克強出生在安徽合肥。上中學不久,“文化大革命”爆發。從小好學的李克強只好輟學在家。父親李奉三常帶著李克強與供職于安徽省文史館的國學大師李誠談文論道。少年的李克強聰明好學,李誠將其視為門生,認真地給他說文解字,讓他讀《史記》、《漢書》、《后漢書》、《資治通鑒》等國史,并給李克強整段整段地背誦《昭明文選》、《古文辭類纂》等古文選。
1974年3月,李克強與同學來到鳳陽縣大廟公社東陵大隊插隊煅煉。革命加拼命精神,著實鍛煉了李克強的筋骨,磨礪了他的意志。1976年5月,李克強光榮入黨。
龔祥瑞讓他了解憲政精神
1977年恢復高考,李克強被北京大學法律系錄取。
北大法律系擁有良好的師資和設備,名師中最著名的當推學貫中西的憲法行政法學家龔祥瑞。聰明勤奮的李克強很快成為龔祥瑞的得意門生。在龔祥瑞的引領下,李克強漸漸著重轉向外國憲法和比較政治的學習。在校期間,李克強已經在學術上嶄露頭角。在龔祥瑞指導下,李克強與楊百揆、劉庸安翻譯了英國著名法官丹寧勛爵的名著《法律的正常程序》。該譯著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如今仍然一版再版。李克強是第一譯者。
馬石江將他帶進共青團事業,季羨林教他為學處世
1982年1月,李克強等27位學生被評為北大優秀畢業生。畢業前夕,李克強雄心勃勃地準備留美考試。但是,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馬石江看中他的領導才能及沉穩性格,先后十多次找他談話,要他留校擔任共青團北京大學委員會書記。經過馬石江的動員,李克強終于選擇了留校。
在翻譯《法律的正常程序》時,一天,李克強遇有一詞,實在弄不通,恰好因為參加校外一次會議,與國學大師季羨林同住在西苑飯店,就向季先生請教。季羨林先生當即做了回答,但同時又說:“你可以先這樣。”李克強當時還不理解他說的意思,當天晚上又發現季先生沒有住在飯店,次日季先生返回,即向李克強詳細解釋了這個詞的由來及多種含義。“我不敢想像季先生是否因為這件事而返校,但我敢肯定季先生當晚認真地查閱了這個詞。也許,季先生并不是一定要向我傳授某種知識,他的所作所為實際上是在詮釋著‘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的含義”。
在李克強看來,馬石江把自己帶入了共青團事業的工作之中,而季羨林讓自己懂得了如何為學與處世。
王照華的點將與兩位經濟學家的點撥
當上北京大學團委書記后,李克強仍然保持求學時的銳氣。他經常在一些場合對一些重大政治、社會議題發表思想相當解放的獨立看法,并招致其它領域的團干部的非議。
在1982年北京市共青團七大上選舉全國共青團十一大代表時,這名北大團委書記居然落選。但是,時任中組部副部長的王照華點將干預,李克強仍然列席團十一大,并被選為團中央常委。不久,李克強被正式調到團中央工作,出任共青團中央學校部部長、全國學聯秘書長。1985年共青團十一屆四中全會召開,增選年僅30歲的李克強為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在團中央工作期間,李克強就讀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李克強當過知青,關注中國農村經濟,1988年,他以《農村工業化:結構轉換中的選擇》一文獲得經濟學碩士,指導老師是經濟學家蕭灼基。后來,師從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并于1995年拿到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