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美國高中生設計了一個小型核反應堆,可為10萬戶家庭提供便宜、安全的能源。這種體現在青少年身上的創新精神值得稱道!我們缺少的就是這種創新意識、創新環境。”在昨天的上海代表團分組審議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常務副院長朱志遠談到最近的一則新聞。
會后,記者采訪了朱志遠。
記者:核反應堆是最尖端的科技成果,這個名叫泰勒·威爾遜的高中生只有18歲,您對這件事怎么看?
朱志遠:最近有很多人就這件事問我是不是真的。據我所知,這個學生設計的模塊化的小型熔鹽核反應堆,體積小,可在工廠建造,方便運輸。現在,加州伯克利大學、斯坦福大學也都在研究,并不是威爾遜的原創。我們也在研究。然而,這個學生對核物理最前沿的發展很感興趣,而且他的知識面很完備,從物理、化學、工程、材料、控制,樣樣都懂,還要會計算,這一整套計算工程是很不簡單的,還要考慮反應堆的安全性……
記者:那他是這方面的天才吧?朱志遠:他的知識面,不僅廣,而且鉆得深。當然,最后要裝上燃料真正進行核反應,還不是那么容易。但這個學生已經很讓人驚訝了。他能夠長期堅持自己的興趣鉆研下去,最后還自己動手,找個地方設計一個模型,我很佩服。他的成功離不開一種鼓勵創新的環境,這對青少年非常重要。
記者:我們這里哪個父母允許孩子花幾年時間去鉆研核反應堆呢,尤其是聰明的孩子?
朱志遠:是的,氛圍不同。看看我們的孩子,他們很辛苦,書包這么重,我為孩子們這么早就承受這樣的學業壓力感到擔憂。從早到晚在課堂上課、埋頭題海,作業做到半夜,不斷地應付考試,雙休日還要補課。他們的腦子全被題目塞滿了。越是好的學校,學生學得越累、越苦。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再有天才的孩子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發現,去創造,去奇思妙想!
記者:中國孩子并不缺少天才,我們拿奧數金牌的可不少。如果比數學成績,威爾遜不一定考得過中國學生。
朱志遠:奧數金牌并不代表創新能力。這個美國中學生不是奧數金牌獲得者,但他卻在科研上拿到了最有價值的“金牌”!
記者:青少年其實是最有創新精神的,如果在這個時期想象力、創新意識被扼殺,再要培養就很難。我們該怎樣保護、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呢?
朱志遠:這件事讓我在創新氛圍、創新意識上深受啟迪。以前我們常說喬布斯的創新如何了不起,現在,可以看看威爾遜這個中學生是怎么做的。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有一個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其次,要給孩子以空間,不要把他們的時間全部用繁重的課業去填滿,讓他們能夠去思考、鉆研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第三,要鼓勵孩子去嘗試,去試驗,去創造,不要怕失敗。
(作者 邵寧 姚麗萍 馬亞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