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Emil已經融入了中國的校園 (記者趙莉攝)
16歲時,因為對中國功夫著迷,瑞典男孩Emil想到中國近距離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他向父母道出了留學中國的想法,家長說:“可以,但是留學費用你得自己出。”于是,Emil一邊在當地一家中餐廳打工,一邊學習中文。17歲時,他只身一人飛赴中國,來到武漢十一中學習。
留學經費自己賺
如今Emil已經18歲了,他有了一個中文名字,叫夏梓倫。他來自瑞典一所與武漢十一中結對學校,是名“交換生”。金發碧眼的他,身著校服,走在校園里十分搶眼,不少學生會主動和他打招呼,同他練練英語口語。
夏梓倫向記者講述了他籌錢留學的經歷。按照瑞典的福利政策,年滿16周歲的學生,每月可享受到政府貼補的1000瑞典克朗(約人民幣1000元)零用,夏梓倫將這筆錢攢著,不敢亂花,同時到當地的一家香港人開的餐館打工。一年后,也就是去年9月,夏梓倫如愿來到了武漢。
在校園里,夏梓倫有專職的中文教師,他還跟著體育老師學起了棍術。周末時,總有老師帶他出去長見識。中國的物價比瑞典低得多,夏梓倫打趣稱,到中國留學沒花什么錢,可能還能攢些錢。
瑞典大學不高考
平時,夏梓倫跟著該校國際部一起上課,當他聽了一堂用英語講授的數學課后,他被嚇跑了,“太難了,我完全聽不懂。瑞典的數學學得很簡單,中國的初中數學比瑞典高中數學還難!”從此,夏梓倫不愿再學數理化,他擔心自信心受到打擊。
在夏梓倫的眼中,中國的同學很辛苦,“他們要學的東西真多啊,沒有時間玩,連鍛煉的時間也少。”每天晚上,夏梓倫都習慣到操場跑步,一些男生也加入進來,只不過他們來去匆匆回家還得學習。
夏梓倫說,瑞典高中生們下午兩三點就放學了,作業也不多瑞典沒有高考,高中三年的成績,就是大學錄取的主要依據。
與中國同齡人相比,夏梓倫獨立、有主見,他有膽識決定到中國留學、有能力自籌求學費用,可以只身一人去周游世界。夏梓倫的同學坦言羨慕他,“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給了學習。”話語中滿是中國高中生的無奈。(記者趙莉、劉蔚丹 通訊員 張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