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8月3日消息(記者劉玉蕾)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干什么樣工作一年能掙15萬塊錢?什么都不用干,只要“吃著火鍋唱著歌兒,做著研究上著學”,就能拿到這15萬元。這兩天有媒體報道,中國科技大學中所有攻讀科學學位的研究生都免收學費,而且所有研究生都能獲得基礎獎學金。更讓人睜大眼球的是,為了吸引高端人才,中科大還設立了每年高達15萬元的特等獎學金。
一年15萬元,這個獎學金的額度著實不低啊。也正因為這樣,就有了網友的一些評論,比如說“上學比上班掙錢”,“不拘一格買人才”之類的。
被推到輿論焦點的中科大,是否真的向新生提供每年15萬元的獎學金呢?昨天下午,中國之聲記者采訪了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古繼寶。古院長負責中科大研究生院的招生工作,面對質疑,他回應說,15萬元的獎學金確實存在,但并非每年十五萬元。
古繼寶:國家實驗室他們是設立有這樣的。
記者:這個獎學金是由誰來發?國家還是咱們學校?
古繼寶:學校,它分五年,每年三萬。
記者:是五年每年三萬?
古繼寶:一次性確定。
記者:一次性確定,然后每年發三萬?
古繼寶:其他的正常的助研都還有。
記者:其實這個獎學金就類似一個專項獎學金?針對這一個方向的研究生。
古繼寶:對,有15萬、8萬、5萬的,好像有個檔次。
記者:這個獎學金是由誰來發?國家還是咱們學校?
古繼寶:學校,它分五年,每年三萬。
記者:是五年每年三萬?
古繼寶:一次性確定。
記者:一次性確定,然后每年發三萬?
古繼寶:其他的正常的助研都還有。
記者:其實這個獎學金就類似一個專項獎學金?針對這一個方向的研究生。
古繼寶:對,有15萬、8萬、5萬的,好像有個檔次。
聽了古院長的介紹,媒體所報道的“每年15萬元”的獎學金算是一種誤讀。因為這份獎學金只針對少數實驗室的博士研究生,本科生不能申請。采訪中,古院長也并不避諱獎學金的額度。
古繼寶:大概15萬去年是設了兩位,這個數量很少的,但是5萬、8萬的很多。大概會有五六十個人,做得好的,確實是拿的錢很多。
實際上,在國內高校中,“用獎學金搶優秀生”的現象并不少見。2006年,香港高校進軍內地,動輒以超過十萬元的“高額獎學金”吸納人才。之后,清華大學等內地知名高校也紛紛上調獎學金數額。
僅在廣東省,各個高校就在“狀元獎”上比拼開來:暨南大學提供給省高考狀元4萬元的獎學金,華南理工大學是5萬元,而南方醫大和華南農大更是達到10萬元。
而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待遇更是不菲。今年開始,廣州大學的優秀博士研究生一般可以拿到近5萬元的年獎學金。暨南大學博士生入學最高可拿50萬元資助。再算上那些名目繁多數額不等的獎學金,讀書對某些人來說,真的是一份賺錢的好職業。
記者采訪了一位正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在讀博士,在她看來,博士研究生所從事的工作已經是“半職業”的,只有充沛的物質保障,才能保證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
在讀博士:我個人認為,博士研究生的話,還是比較合理的。因為博士研究生的身份雖然是學生,但做的更多的是研究。沒有經費提供,只靠教育部的補貼,沒有辦法完成研究。這樣就背離博士研究生培養的目的。
她還認為,即使是本科招生,通過提供有吸引力的獎學金來吸引人才,也無可厚非。
在讀博士:我認為只要學校覺得,這個學生的能力能夠為自己學校帶來很多的競爭力的話,我覺得無可厚非。人才也是一種資源。
高額獎學金政策,同樣也引來不少人的質疑。有人認為,這可能形成一個價值導向,即治學和收入直接掛鉤。“大學生心智和價值觀其實還不成熟,直接用金錢激勵,會有負面影響!
也有教育界人士認為,獎學金的攀比之風一旦過盛,意味著經濟實力將成為決定高校能否搶到人才的關鍵,這種不公平的競爭將導致高校之間不正常的貧富分化,容易讓高校陷入惡性循環。
就在今年高考結束之際,北京大學招辦主任秦春華在公開場合痛批獎學金“收買”高分生的做法。
秦春華:我們懇請我們的企業家們,不要給狀元和那些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提供個超過他們學費和生活費的高額獎金,不要讓他們用高考分數來換錢。
其實在去年,教育部就曾針對高招工作下發過禁令,“嚴禁高等學校在錄取工作結束前以“新生高額獎學金”承諾來吸引生源“。一條禁令顯然沒能平息高校間的“獎學金搶人大戰”。
獎學金數額的水漲船高,巨獎面前,高校和學生都要多多思量。雖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但也不能讓黃金蒙了讀書人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