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貴陽市教育局正式啟動教育改革“113”工程。這次教育改革,不僅會對現有的中小學布局進行調整,還會嘗試集團化辦學,且貴陽市的10個區(縣)都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辦學模式。
教育改革“113”工程,即中心規劃調整中小學、幼兒園布局,突破民辦教育工作,另外還將試點集團化辦學、區域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和推進學校改革實驗項目3項重要工程。
在貴陽市新一輪布局調整中,將基于農村向城區和城鎮轉移的大趨勢,解決農村空置、縣鎮擁擠而城郊圈層多而弱等情況,服務二環四路、三區五城五帶建設和抓住城市發展大框架。
農村教育按照“需增則增,宜并則并,該留則留”的原則,實施小學向鄉鎮,初中向縣城或中心集鎮,高中向縣城布局調整。城區教育要立足疏老城、建新城、優化老城、強化新城,服務二環四路三區五城五帶及城郊發展需要,進行中小學幼兒園的布點,高中實行“集中規模優質”布局,嚴格規模和標準,強化配建主體和責任。
貴陽市教育局局長趙福菓要求,教育不能再欠新賬,要加快償還舊賬。所建學校與城區優質教育捆綁發展,采取“增”(增加學校網點)、“擴”(擴大教育資源總量)、“聯”(采取優質教育資源集團發展、學校聯盟等方式,大力拓展優質資源)、“助”(采取輸出優質管理、特派優秀教師等方式,扶持薄弱邊遠學校和民辦學校)等多種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在欠發達的城市辦“大教育”,對貴陽市來說難處頗多。首先財力基礎薄弱,發展教育資金缺口大,因而只能將民辦教育的蛋糕做大。
就目前情況而言,貴陽市民辦教育多而弱,優質民辦少而小,民辦發展遭遇各種瓶頸。接下來,貴陽市將創新民辦教育發展思路,引導社會資金和民間閑散資金投資教育,同時支持壯大普惠民辦,限制淘汰低劣民辦。
貴陽市將通過“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將公民辦學校統一納入布局規劃調整,打通教師在公民辦之間的體制障礙和民辦教育發展瓶頸,實現公辦教育、民辦教育協同發展,打破政府包攬辦學的格局。同時鼓勵優質民辦學校集團化發展,鼓勵各區市縣探索普惠性民辦學校建設機制和政府購買服務機制。
1、10縣(區)教育改革要各具特色
教育改革試驗區的工作,貴陽市10個縣(區)都將參與其中。在保證均衡發展義務的重點及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的前提下,改革的方向將針對各區市縣在發展教育上區域基礎和特色,開展以區、市、縣為單位的教育改革試驗區建設,通過突出特色突破難點,尋求進一步破解全市教育工作以及區(市、縣)域教育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路徑。
試驗區的主要目標是強化新優質教育,幫助和扶持薄弱學校,辦好每一所學校。著力推進縣域內校際均衡,帶動區(市、縣)域教育改革在優勢、特色等方面在全市率先取得突破。
10個教育改革試驗區,將涉及課程改革、義教均衡、民辦教育機制體制改革、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特色教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教育信息化突破、城鄉教育統籌和縣城教育布局調整、留守兒童關愛體系構建、學前教育突破、教育質量監測、普職協調發展、教育公平問題等15個方面。
2、以學校為主體的8個試點項目
在學校開展教育試點項目,就是要改變一頭熱一頭冷的現狀,調動每一所學校的積極性,突出學校的主動發展、自我發展、融合發展、聯動發展和改革創新。
改革試點項目以學校為單位開展,立足校本發展,充分發揮學校辦學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學校多元化、快節奏、全方位提升辦學水平,形成一批具有時代特征、特色鮮明的優質、特色學校,滿足市民多層次教育需求。
目前貴陽市已確定教育改革試點項目8項,涉及在注重學生學習力提升、高中階段學校建設、學校文化和辦學思想、傳統文化進校園、特色學校創建、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等8個方面開展試點。
3、集團化辦學
集團化辦學就是針對優質資源稀缺,擇校熱的現實,通過打破區域之間、層級之間及校際之間原有的管理界限,按照“著力城區,帶動郊區,輻射市縣,中心突破,四周延伸,穩步推進”的原則,建立了縱向拉動式和橫向3層聯動式7個基礎教育集團和7個專業集群式職業教育集團。
這14個教育集團的覆蓋面從義務教育擴展到幼兒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通過整合優化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服務社會。
趙福菓表示,在集團化辦學中,市里為區市縣留足了空間。下一步二環四路、三區五城五帶及跨區域新辦學校實施集團化發展的教育集團,和以優質民辦教育牽頭的教育集團將優先納入市級管理和支持范疇。(《黔中早報》記者 鄭鈺輝)
(來源:金黔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