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看久久黄色一级片,人人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亚洲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聚焦“大學第一課” 點亮人生新階段的這盞燈

趙婀娜

2013年09月05日08: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點亮人生新階段的這盞燈(深聚焦)

  又是一年開學季。與中小學的開學不同,大學的開學對于許多新生來說,不僅意味著新學年的開始,更意味著一個嶄新人生階段的開啟——以成人的身份,把握人生的方向,涉獵知識、淬煉品格,打量社會、學會選擇。

  開學典禮上大學校長的致辭被喻為“大學第一課”,在這一課中,校長們會將對大學新生的期望一一叮囑。從這些叮囑中,我們能讀出年輕一代最稀缺的品質,能讀出大學風氣應有的守望與堅持,能讀出一所大學對于大學精神、學人風骨、文化品格的呼喚和思考。

  堅守“底線”道德

  不知從何時起,“底線”成為我們常常提及的關鍵詞。與人交往,有做人的道德底線;學術研究,有學術的道德底線;網絡空間,有網絡文明的道德底線……而對“底線”的呼喚,一方面強調了做人做事,“邊界”不容突破,一方面也體現出當下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肆虐張狂令人擔憂。在2013年的“大學第一課”中,校長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 “底線”。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樊麗明談及道德底線。針對當前育人觀念重技能提升、忽視德行培養之本末倒置的現狀,樊麗明強調,“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首先要養公民之德,這是基本的為人之德;進而要養職業之德,這是從業立業之基;再則要養君子之德,這是更高的做人做事之德。”

  中國海洋大學校長吳德星談及學術道德底線,“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術研究中堅持為維護基本學術道德做出自己的貢獻。”華東理工大學校長錢旭紅強調的是信守承諾的底線。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談到的是“實事求是”的底線,“現在社會上有一股浮躁的風氣,誘使人投機鉆營,急功近利。在這種風氣的誤導下,一些人讀大學敷衍了事,以為只要能拿到文憑,就可以發大財、做大官。我們的校訓是‘實事求是’,天大人喜歡踏實、好學的學生,天大人希望培養出踏實、能干的學生。”

  針對當前一些青年人將父母、師長的愛看作理所當然,只懂索取、不思回報的現狀,北京理工大學胡海巖校長提出了“感恩”的底線要求:“‘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唯有懂得感恩,人才會擁有學習和工作的動力;唯有心懷感恩,社會才能形成正能量的增長。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你們獲取的知識越多、具備的能力越強,身上的責任也就越大。希望同學們牢記,成功在于知恩圖報。

  仔細聆聽大學校長們的“底線”要求,細細品味其中的內涵,“實事求是”、“知恩圖報”、“品德高尚”、“學術端正”……這些本應是大學生自覺踐行的品格,如今在社會某些不良風氣的浸染之下,竟然逐漸退守為“底線”要求,不禁令人唏噓感慨。只有大學對現狀有著更為清醒的認識,有著底線不容突破的要求,大學風氣的激濁揚清方有可能真正實現。

  堅守“獨立”品格

  如果將“獨立”作為對大學生的要求,可能很多人會不以為然。邁入大學校園已是成年,獨立是自然的。但果真是這樣嗎?今年大學開學,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一些高校不得不拉起“家長警戒線”,禁止家長入內,要求學生獨立報到。回顧以往,大學生將一周所穿衣物積攢到一起郵寄回家交由父母清洗的行為也絕非個案。獨立生活尚且不能,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就更難做到了。今年的“大學第一課”,校長們就對學生們提出了堅守“獨立”品格的要求。

  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在致辭中有這樣一段話發人深省: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校長本薩森來訪,我們說起猶太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雖然沒有什么著名的宮殿建筑,卻在思想、文學、科學等很多領域創造了不朽的輝煌。猶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卻獲得了20%多的諾貝爾獎。交流過程中,談到猶太民族和當今中國教育的區別,我說,在中國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中國學生回家后,家長一般會問“今天老師問了你什么問題”;而猶太學生回家后,家長會問“今天你問了老師什么問題”。我問他,是不是這樣?本薩森校長說,不僅如此,猶太家長還會問“你問了什么問題老師沒答上來?”敢于質疑、善于質疑,是猶太文化的一個秘密,也是猶太民族保持巨大創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

  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曾說,“科學就是多數服從少數,只有少數人把多數人的觀念推翻之后,科學才能向前發展。”陳吉寧叮囑大學新生,“你們是未來的創造者,只有勇于質疑,敢于發現前人的局限,才能養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形成對世界本質的認知和判斷,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獨立的人格;只有打破傳統,敢于挑戰權威的思想和理論,也才能激發新的思想、創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論,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在給新生的致辭中專門將“好奇”、“好問”、“好讀”、“好思”、“好言”作為對新生的要求。在“好思”中,錢穎一強調:愛因斯坦說,大學本科教育的價值,不是學習很多事實,而是訓練大腦去思考。如何思考呢?思考既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要獨立思考。只有獨立思考,才會有創造性思考,才會有批判性思考。這也正像愛因斯坦所說:“獨立思考和判斷一般能力的開發應該總是被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而不是專門知識的獲取。”好思應該是大學生的第一要務。

  誠然,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敢質疑,不善質疑,與我們的傳統教育觀念有關。為此,錢穎一提及,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教育就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并不鼓勵學生質疑老師。應試教育制度也主張獲得標準答案就能取得好成績,“但是,如果我們的目標更為高遠,那么,敢于質疑現成答案,善于提出問題就至關重要了。”錢穎一說。

  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曾說過,“大學并不是販賣證書的機關,也不是灌輸固定知識的機關,而是研究學理的機關。所以大學的學生并不是熬資格,也不是硬記教員講義,是在教員指導之下自主的研究學問。”今天,我們常說,一流的大學需要一流的人才,盡管何為一流的人才并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盲從、不隨波逐流,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敢于挑戰權威,都是其中的應有之義。唯如此,方有可能推動科學研究的進步和人才的成長。

  堅守“夢想”自信

  來大學之前還是“夢想家”,進入大學后,可能“夢”沒了,只剩“想家”了。盡管是一句笑談,但卻折射出當下一些大學生走入大學后,面對友情與愛情的不如意、個人成就感和價值感的缺失、奮斗方向的迷茫、多元選擇的困惑而茫然失措,甚至產生強烈挫敗感,意志消沉,放棄夢想的現狀。如何激發大學生們的“夢想”自信,也成為今年“大學第一課”的重要內容。

  北京印刷學院王永生校長的致辭富有詩意: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電影《中國合伙人》里說:“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青春年少的你們,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你們應在大學放飛你們青春的夢想。

  陳吉寧校長的話則更加務實和“接地氣”:大學生活就是一個尋找和發現的過程,只有在挫敗中發現自己的目標、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成功不取決于你過去的成績和基礎,也不依賴偶然的機緣巧合,而是來自對自我的挑戰,來自挑戰中的成長和成熟。面對挫敗,只有那些不斷壯大自己內心的人,才能戰勝自我、找到自信,從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無疑,“大學第一課”是深刻而發人深省的。學好“大學第一課”,讀懂三重“堅守”,對大學生未來的成長十分有益。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當前大學校園內依然存在道德滑坡、學術腐敗等種種不良現象,千言萬語不如行為示范,期待老師們在為大學生們上好“大學第一課”的同時,率先垂范,用良好的大學風氣為大學生提供健康的成長土壤。( 2013年09月05日 15 版)

(責編:潘金潔瓊(實習生)、熊旭)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