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中國第29個教師節。這個時候,所有送給老師的掌聲、鮮花、賀卡與短信,抑或孩子們手繪的看不懂的涂鴉,都在表達一種敬意:感恩老師。但在昨日,看到一則很有幽默意味的報道:過節遇冷,音體美老師求關注。據報道,盡管教師節來臨,可同是教師,境遇卻大不相同:語文、數學、英語等主科老師及班主任會被鮮花和祝福包圍;而音樂、體育、美術等小學科老師就容易受到冷落。
也許,看過報道的不少人會哂笑:這個“求關注”,不就是相關老師在向家長撒嬌嘛,提醒著送禮也該給自己一份呢。但在筆者看來,對于這個“遇冷”、“求關注”,恐怕大家還是有些誤讀了。
毋庸諱言,近些年來,在各地學校,出現了部分老師節日收禮的現象,以至于一到教師節,該不該送禮,要怎么送禮等問題,已成了家長的煩心事。但不可否認的是,絕大多數老師都在堅守著職業底線。從此前的報道中,我們看到了無數彰顯他們崇高職業道德的感人故事。至此,能否問這么一個問題,這背后是不是透露出現在教育的某種生態?據筆者所知,現在在一些學校里,音體美這類課程有一個名字:雜課。什么是“雜課”?簡單地說,就是可以隨時按“主課”安排而沖掉的課。
顯然,中小學校音體美等學科老師在教師節“求關注”,反映的應該更是關于對現下教育體制改革的某些呼吁。為什么這么說呢?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音體美等課程屬于“雜課”,學得怎么樣,都無關緊要。報道有這么一個細節,一位家長說,如果所有科目老師都送,一方面是顧不過來,另一個原因她說得很直白:“那不等于白花錢?”
不能不說,這句話已把一個事實呈現在人們面前,那就是我們眼下的中學教育,依然穩穩抱著“片面追求升學率”和“分數第一”的指揮棒不放下。就老師而言,分數也是他們的命根,只要沒被劃入中考、高考范圍,那就是在學校沒地位,就會被看不起。根據報道,就中學階段而言,美術、音樂等課程的任課老師評職稱難度最大,生物、地理、歷史、物理等次之,最有優勢的,還是要數語文、數學、英語三科。
在教師節前夕,一些地方一些音體美等雜課老師發出“求關注”的呼吁,顯然已經超出了教師節該不該送禮的討論范疇,而是提出了一個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回應的、教育改革將往何處改的沉重命題。(評論員 肖應林)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