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是最大的導向,加大國學內容,目的是讓我們成為典雅謙和的中國人。”昨日,在2013亞洲教育論壇上,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丹,表達了對當前各地高考改革增加語文、國學內容的看法。她認為,把這些國學教材里的東西融化進生活,才是下一步大家應該思考的問題。
推崇國學
跟中國的國際形象相關
日前,北京出臺了高考改革方案,降低了英語分數,將語文分數增加到180分,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議。包括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在內的不少專家都呼吁"增加的30分應放在國學上。"
于丹作為知名的文化學者,長期研究中國國學。昨日,她表示支持這項改革,"加大國學內容,不是讓你把《古文觀止》倒背如流,而是讓我們成為典雅謙和的中國人,這些是與當前中國的國際形象相關的。"于丹說,她在國外看到,大聲喧嘩的旅游團隊好像都是中國人,而在國外出現中文標示的地方,要么是大商場,要么就是地上禁止釣魚、禁止踐踏草坪的警示牌。"民族文化基因如何體現在今天的行為上?當你不大聲喧嘩,能夠彬彬有禮,語言本身就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人的行為傳遞的東西。"
國學教育
應該從牙牙學語時開始
于丹認為,國學教育會告訴大家什么是中國人。人之所以成為人,是他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對藝術的接觸,而這一切都是從小孩子開始的。"什么叫國學,不要把國學當作一門外在的學問,國學是中國人做人的基本素養。"于丹說,一個家庭從孩子牙牙學語時,就應該給他一個氛圍。比如說,家人之間幫忙了要說謝謝,做錯了事情要說對不起,吃飯先讓老人動筷子等等,這些都與國學有關,因為中國的仁義禮智信,就是這些內容。
她還指出,"中國大陸的孩子很大氣,視野也很開闊,但是怎么揚長避短,怎么把國學教材里的東西融化成生活,我想這才是下一步大家應該思考的問題。"
藝術教育
開發人性,需去功利化
昨日上午,于丹參加了2013亞洲教育論壇的分論壇之一"藝術教育與文化發展論壇"。她指出,當前藝術教育面臨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要"去功利化"。
于丹說,藝術教育作為整體教育中的重要補充,更多的是強調開發學生的綜合素質。于丹表示,有了藝術,就有了更優美的表達方式,"而藝術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與人有更好的溝通方式。"她說,當前很多家長還給孩子講,努力練習考級升學會加分。但家長們說這些話的時候,是把藝術當作了泥瓦匠的技術活,"作為對藝術教育有導向作用的考試,目前也在改革,考試制度中‘特長生加分’的部分以后會逐漸縮小"。
華西都市報 記者 (張菲菲) 攝影 (呂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