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瘦身固然可喜,卻不宜樂觀。即便將加分項目精減到了少數幾項,在畸形的利益驅動下,一些人仍會上下其手,打加分的主意。對此,該如何避免?
2014年全國高考陸續開始報名,記者從各地招生考試部門獲悉,已有21個省份公布了2014年高考加分的相關政策和信息。與往年相比,明年高考加分項目整體縮減,加分分值相應降低。
高考加分政策本是好經,卻被一些地方念歪了。如果說教育部的政策開了一道門縫,一些地方在落實中已然拆掉大門,甚至破窗而入,可謂亂象迭出。統計顯示,按教育部規定,僅有10多個加分項目,各地卻不斷衍生到近200種。濫加分、亂加分、假加分時有發生,比如有學生身體孱弱,卻能變身“武林高手”——通過運作弄個青少年武術比賽冠亞軍,便可加分。
加分項目的人為虛胖,傷害的是高考公平。正如教育專家楊東平所言,如果教育機會可以用金錢購買或用權力交換,教育就不再是促進社會公平的偉大工具,而異化為制造和擴大社會差距的幫兇。也有業內人士感嘆,一些加分項目,如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文體特長生等,已經成為某些權勢人物營私舞弊的通道,偏離了獎勵特長和優秀的初衷。有的人不該加分卻加了分,就好像發令槍未響,已提前跑了一段路程,這對那些守規則的考生何其不公?如果一些貧家子弟成為不合理加分政策的犧牲品,他們又如何改變命運?
近年來,坊間要求改革高考加分政策的呼聲日高,甚至有家長認為,為公平起見應該“裸考”,即取消所有加分。“裸考”恐怕不現實,高考加分瘦身卻頗有必要。
2010年底,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各地調整兩類加分項目:學科競賽和體育特長生,并指出調整政策“從2011年秋季進入高中階段一年級的學生開始適用”,即從2014年高考開始執行。從現實反饋看,大多數地方已經精減了加分項目,精減的一大特點就是力度大,比如廣東,加分項目從23個減至6個,加分分值統一為報考本科院校加5分、專科加10分。
高考加分瘦身固然可喜,卻不宜樂觀。即便將加分項目精減到了少數幾項,在畸形的利益驅動下,一些人仍會上下其手,打加分的主意,比如造假。對此,該如何避免?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誰加分,因何加分,應該在高考前公之于眾,讓學生以及全社會監督。如果發現造假,該如何處置?去年4月,教育部發布《關于修改〈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的決定》,首次將加分資格造假認定為作弊。顯然,必須讓加分造假的考生付出代價。
此外,需要關注的還有,一些地方削減加分項目還不夠徹底,仍有瘦身的巨大空間;一些加分項目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比如河南規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移民考生可加5分;廣西規定,對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的獨生子女考生和雙女結扎戶女兒考生可降10分,這些政策是存是廢?
高考加分瘦身,是高考公平的一小步,能夠為教育公平加分。通過嚴格的制度設計,遏制考試腐敗,教育公平才更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