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11月23日電(記者周潤健)為什么對孩子管得越多,孩子身上的毛病越多?為什么孩子總是跟大人“頂牛”?為什么父母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卻“不領情”?……針對這些讓很多父母感到很困惑的問題,教育專家表示,癥結所在是父母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庸,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生存、發展規律和需求,處理問題時站在了與孩子對立的立場上。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關穎分析認為,生活中,一些父母下了相當大的功夫教育孩子,卻傷透了腦筋。歸根結底,是沒有把孩子當做一個權利的主體。于是,父母自認為“為了孩子好”的辛苦付出,并不能得到孩子的認同,不能為孩子的成長助力,許多教育行為事倍功半,甚至是在給孩子的成長制造障礙、幫倒忙。
關穎指出,家庭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孩子的問題總是父母的問題、家庭問題、社會問題的綜合反映。父母要注重修煉“內功”,吃透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特點和需求,而不是單向地“教導”、左右孩子。在親子之間積極互動中引領孩子,才能產生好的教育效果。
她說,社會環境不斷發生新的變化,家庭教育必然會面臨著許多新問題。如果只著眼于家庭教育本身,而不了解影響孩子成長的社會因素,就難以有針對性地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比如,新媒介對孩子生活的滲透無孔不入,父母就不能熟視無睹,必須努力學習跟上潮流才能與孩子對話;再比如社會價值觀多元化、各類信息魚龍混雜,父母只有不斷學習、拓展視野,也才能在孩子教育上明辨是非真假,不隨波逐流。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