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看久久黄色一级片,人人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亚洲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我驕傲,我是人民教師

2018年09月06日05: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江蘇東海中等專業學校的老師在車床旁向學生講解工件如何打表。
  張開虎攝(人民視覺)

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開展“扎染小課堂”,邀請扎染指導教師為小朋友們講解中國民間傳統染色工藝,體驗制作扎染藝術品。
  曹建雄攝(人民視覺)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在全旗范圍內開設民族文化特色教育。圖為老師在教學生抓沙嘎。
  支茂盛攝(人民視覺)

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舉行新入職幼兒教師入職儀式,面對國旗,老師們用鏗鏘誓言發出從教心聲。
  熊 偉攝(人民視覺)

特崗教師走進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承擔起山區村小的教學任務。
  新華社記者 郭 程攝

做山村講臺的堅守者

河北遷安市建昌營鎮雷莊中心完全小學教師 胡秀敏

我是一名普通的山村教師,也是一名身患頑疾的病人。16年來,我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我仍然離不開三尺講臺,離不開山里的孩子們。

班上有個叫若明的女孩,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年紀小小的她不愛跟人說話。怎么辦?我專門給她準備了一個“心語本”,若明有心里話了,都可以寫在本子上交給我。在一個個小秘密的一問一答中,我欣喜地看到,孩子變得活潑、開朗、合群了,期末考試還考了全鎮的第二名。“心語本”有效!我從此在全班推廣,堅持至今。

從教以來,我一直把每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農村家長干農活早出晚歸,很多孩子不吃早飯,還不到第二節課就餓了。平時,我就準備一些面包、小包子,看著孩子們吃得美滋滋的,我心里就暖乎乎的。

每半年,我都要去廊坊住院兩個星期治病。為了不耽誤孩子們,我就寒暑假再去。有一次實在太過虛弱,從教室到辦公室短短百步距離,我都要歇上幾次。校長、同事都勸我,休息休息吧!可我總想堅持到暑假,把一個完整的班交給下一任老師。

教學上,我積極探索適合孩子的方法,不拘泥于課本,密切聯系生活,引進討論、展示、比賽,讓課堂充滿趣味。課余時間,我給學校畫墻畫、寫標語,主辦“紅領巾小喇叭”廣播站。我還輔導了實踐活動、科幻畫兩個興趣小組,有兩項科技作品獲得唐山市一等獎。

有這樣一句話一直激勵著我:“雖然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會努力增添生命的精彩。”

做美好心靈的塑造者 

西藏拉薩市實驗小學教師 德吉措

每當面對所謂的“后進生”,我都篤信,愛能融化堅冰。我在拉薩市實驗小學擔任教研室主任,同時負責六年級英語、品德與社會、科學學科的教學工作。我每年接的畢業班,都是在同一屆中平均分最低、班額最大的,有很多單親家庭的學生,還有整個學校最調皮的男生。我想,每個孩子都是一顆星星,只是有時容易被外物遮擋了光輝。只要教師給予學生真摯的愛,一定能撥開云霧見星明。

成績不好的學生聽慣了訓斥與批評,往往具有強烈的逆反心理,因此,我必須以身作則感染他們。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為他們“加餐”,挖掘他們的潛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只要看到他們的一點點進步,我都會表揚和鼓勵他們。同時,我讓全班學生結成對子互幫互學,還在班里舉行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硬筆字比賽等,讓后進生展示自我,表現才能,融入集體生活。后進生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逐漸消除了自卑心理,樹立了與集體一起進步的自信。我帶的班級很快呈現出一種嶄新的風氣,學生的學習和行為習慣令人刮目相看。

有人說英語老師上不了品德與社會課和科學課,我不信。從2007年開始,我嘗試兼任綜合英語、品德與社會、科學三科教學。為了強化孩子們對英語的記憶,我編寫了小學英語126個常用句;為了讓學生記住品德與社會課和科學課的知識點,我編寫了《高原學子》綜合復習手冊;作為區級學科帶頭人,我經常送教下鄉,認真上好每一節觀摩課。

教師是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我想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學生身上,用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做心理健康的守護者

湖北武昌實驗中學教師 耿喜玲

近五年,挽救近20名絕望的學生,使50余名長期逃學學生重新進入課堂,讓近千名厭考學生自信走進考場,讓近萬名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解決……作為一名心理教師,每每想到這些,我就十分欣慰與自豪。

19年前,我剛到湖北教書時,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是空白。心理課要不要進課堂、學校個體咨詢原則如何確定、中小學心理專職教師的職責是什么……一系列問題都沒有可借鑒的經驗。但我想,道路總得有人去開拓,于是我就下定決心扎根中小學,做一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拓荒者。

學生的需要一直是我工作的不竭動力。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個學生總因答題卡涂錯而痛失分數。家長、老師都說“你仔細、仔細、再仔細”。可事實上,他越想仔細反而越出錯。經過專業的分析、測量,我發現這其實是視覺密集癥在作祟,便對癥下藥,成功幫他解決了問題。

心理知識的普及具有重要性、迫切性,我告訴自己不僅要做好本校的教育工作,也要用專業能力服務更多的人。于是,我走進邊遠山區,頂著太陽在空曠的場地上給孩子們上課,幾十年來走過了20余個省市的近百所中小學;除了做孩子們的知心人,我也為廣大教師、家長、機關干部、社區人員等群體做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若遇社會突發重大事件,我和團隊也積極參與。汶川地震時我就深入災區做心理創傷修復,白天做報告、做咨詢,深夜為災民做心理疏導,被當地人稱為“耿咨詢”。

如今我已年過半百,但對心理健康教育事業,仍然激情無限。

做學科教育的創新者

廣西醫科大學教授 謝小熏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家雅斯貝爾斯的這句話我特別喜歡。從教35年,我也一直謹記于心并努力踐行。

在醫學生的培養上,“打基礎”“管長遠”“學做人”是最重要的。醫學不是一堆客觀的、外在的醫學符號,而是一門有著生命溫度、散發著生命氣息、既有工具價值也有精神價值的學科。因此,我努力使學科教育回歸到“立德樹人”的終極價值上,提出了“倒金字塔”式的學科育人基本結構,包括價值觀、思想方法、知識結構群等,嘗試用一個多維、立體、具有一定縱深的層次系統,取代原來扁平化的教學結構。

我對學生要求很嚴格。同學們把反復修改論文的過程戲稱為“丹滾爐”,意思是不經過千錘百煉成就不了九轉還魂的靈丹妙藥。在實驗中,我要求學生規范完成每一個操作步驟,哪怕只有細微差錯或不到位,都要重來。曾經一位研究生某項操作步驟重復了18次,我才讓他通過。在論文上,大到方向小到標點符號,我都要求他們必須誠信、嚴謹,絕對不允許偽造實驗數據、抄襲論文。因為,做學問前首先是做人,科學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實事求是是最基本的底線。

此外,為了使精品的教學資源得到開放共享,我還帶領團隊積極搭建網絡平臺,建設精品共享課程,使“線上線下”混合學習和“隨時隨地”互動交流成為可能。

做特殊教育的奉獻者

重慶萬州區特殊教育中心校長 晏成方

讓殘障孩子在同一片藍天下健康快樂成長,為他們打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是我的追求與夢想。

2007年,我從普通學校調入萬州特殊教育中心,面臨著學校辦學條件艱苦、與學生溝通困難等種種問題。為了改變學校面貌,我和同事們一起,一手抓學校管理制度創新,一手抓學校硬件設施建設。到2010年,學校擁有了嶄新的綜合大樓、寬敞的塑膠運動場、感統康復訓練室、社區康復示范站、言語康復設備室及多個情景教室。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個孩子都不可以放棄。為了“一個都不能少”,我制定了“送教上門”的工作方案,把關愛送到每一個殘障孩子家中。為了更好地與學生溝通,我白天學、晚上背,在短短兩個月內將厚厚兩本《中國口語》牢記在心。為了讓孩子們也能和正常人一樣享受高等教育,我為孩子們搭建平臺,創辦了高中班。

最令我激動的,是言語障礙的孩子喊出“老師”“媽媽”,是腦癱的孩子能獨立行走,是自閉癥的孩子性格開朗起來。我記得有一個患有聽力障礙的孩子,從小與年老的姨婆相依為命,性格非常孤僻。我把她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鼓勵她自信、自立、自強。她逐漸變得開朗,當她站在舞臺上表演節目的那一刻,我看見她綻放出了生命的光彩。

我想,要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教師自己首先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希望繼續用“大愛”書寫人生,給殘障學生送去母愛、師愛、人間大愛,讓每一個殘障孩子生活得幸福陽光。

做幼教事業的拼搏者

福建莆田市荔城區第二實驗幼兒園園長 林雅靜

17歲時,我走上幼兒園教師崗位。從那一刻起,我便下定決心,要把一片赤誠獻給幼教事業,呵護好祖國的花朵。

還記得工作之初,我被派往省內知名園所參觀學習。看到那里的孩子們在優美環境中快樂成長,我暗下決心:若有機會,一定要讓家鄉的孩子擁有同樣優質的教育環境!27歲時,我被任命為改建后實驗園的負責人,從普通教師到實驗園一把手,我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壓力,就如饑似渴地學習,研究優質園的管理經驗。慢慢地,我摸索出了辦園思路。

作為實驗園園長,忙碌對我來說早已是常態,我常常面臨家庭和事業間的兩難抉擇。剛懷孕時,我在強烈的妊娠反應下咬緊牙關堅守崗位,帶領全體教師在開園3個月內通過優質園驗收;作為女兒,我很少有時間回娘家,很多時候只能打電話向父親問好……2011年,我罹患肝癌,歷經兩次手術才轉危為安。丈夫說:“辭職吧,在家好好養病。”但當我提筆寫辭職報告時,眼前卻總晃動著幼兒園的美麗園舍、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最終我撕掉了寫了一半的辭職報告。

在崗位就要擔起責任。入園難、入園貴,看著家長揪心,我心里不是滋味。為了讓更多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第二實驗幼兒園決定創辦分園。時間緊、任務重,我咬緊牙關,夜以繼日地加班加點……一所、兩所、三所,經過這些年的打拼,3所分園建起來了。如今,全區已有1100余名幼兒在3所分園就讀,第二實驗幼兒園也先后獲得“福建省文明校園”等近20項榮譽稱號。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06日 18 版)

(責編:馮人綦、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