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立足上海輻射全球,做“雙一流”建設排頭兵
2018年10月25日,人民網2018大學校長論壇舉辦期間,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顧鋒公開發布“立足上海輻射全球,做‘雙一流’建設排頭兵”。
全文如下: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強調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繼211和985之后,國家在高等教育領域確定實施的又一項重大戰略舉措。
2017年,上海交大入選“雙一流”建設名單,17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學校扎實推進“雙一流”建設,對標全球影響力,堅持國際化辦學思路,牢牢把握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機遇,堅持“四個服務”,扎根中國大地,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把服務國家、造福人類作為價值追求,努力實現從“跟隨式”發展向“引領式”發展躍升。
傳承“老交大傳統”,匯聚一流師資培養一流人才
交大在悠久的辦學歷史中,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學傳統。20世紀30年代,社會上對交大的教學傳統已傳為佳話。當時的交通大學已成為國內最負盛名的大學,被譽為“東方MIT”。
“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求創新”是從老交大流傳至今的特色傳統。今年是中央作出改革開放歷史性決策40周年。四十載風云激蕩、春華秋實,上海交大緊抓機遇、不斷超越、再創輝煌。近年來,學校一直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綜合實力穩居國內高校第一方陣,在國際公認的大學排名中,位居100位左右,若干學科已接近或達到世界一流。
學校擁有一大批引領界前沿、代表中國水平的教授和學者,校園里隨處可遇學術大師。目前,共有兩院院士四十多位,他們在教學科研一線做出了引領性的成就;國家“長江學者”“杰出青年”等高層次人才均過百,有十余人當選國外院士,上百位在重要國際學術組織任職的知名學者,高水平人才數量均居全國高校前列;同時,交大每年都有一批諾獎級的學術大師應邀來交大講學,與同學們面對面交流,如,美國科學院與工程院院士、圖靈獎得主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 Hopcroft)教授,從2011年開始加盟交大致遠學院,每年至少來校兩個月為本科生親自授課;2017年,學校聘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弗朗克?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教授為李政道研究所首任所長。
此外,一大批長期耕耘在教書育人第一線的名師,深受同學們的愛戴和尊崇。在這樣的校園環境和學術氛圍熏陶下,上海交大學子在國內外各類大賽中屢屢摘金奪銀,展現出極強的競爭力和創新潛力。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被譽為“全世界最聰明人的比賽”。每年的參賽隊伍均包括MIT、哈佛等世界名校和清華、北大等國內名校。由全國師德標兵俞勇教授指導的我校ACM代表隊,三次問鼎ACM競賽全球總冠軍,六次取得賽事金牌(該項賽事前10%給予金牌),既是交大學子的榮耀,更是中國學生的驕傲!每兩年一次的“挑戰杯”競賽,被譽為中國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上海交大4次捧杯奪冠,獲得“永久杯”,也是賽事歷史上首個三連冠的高校。此外,學校還獲得首屆“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冠軍。目前,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賽事有二十余項,交大參加其中的絕大多數賽事。
用一流的師資培育一流人才,是上海交大新時期傳承老交大辦學傳統最重要的體現。
立足上海輻射世界,創新驅動中國科研領跑全球
創新一直是交大的一種基因。在新時期,上海交大為國家創新發展、社會文明進步做出了新的貢獻:南海造島的“天鯨號”、向海洋極限深度探進的深海遙控無人潛水器、錦屏山的暗物質探測,攻克兇險難測的白血病、探索超大城市的治理模式……所有這些重大科研突破的背后,都有著上海交大人的身影。
學校創新團隊實力和創新競爭力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上海交大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經費數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數近五年位列全國第四。
2016年,上海交大獲批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為深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完善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借鑒國內外成熟創新平臺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同年3月,上海交大學生創新中心揭牌成立。學生創新中心在加強工程實踐教學功能的基礎上,著重建設創新能力訓練平臺(下設創新開放中心、工程服務中心、交叉創新中心、校企合作中心)和創新孵化平臺兩個平臺。創新能力訓練平臺包括無人機、機器人、智能制造、IT等多個開放實驗分中心,以及3D打印中心,切割中心,設備租借中心等多個服務中心,為學生各類創新活動提供場地、設備和技術支持;創新孵化平臺旨在將學生的創新活動成果孵化轉化,形成可創業的基礎。上海交大學生創新中心致力于成為學生身邊的“實踐圖書館”,為學校人才培養和國家雙創戰略提供支持保障。
2016年11月,李政道研究所掛牌成立,以上海交大作為依托單位開展建設,并先后聘任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弗朗克?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為首任所長、李政道先生為名譽所長。這不僅實現了李政道先生希望參照對世界科學發展有巨大影響的玻爾研究所,在中國建立一個世界頂級研究所的愿望;也為吸引一群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家,歷練一批屬于我國自己的頂級科學家,推動中國物理學及其交叉學科研究由“跟跑”發達國家發展到“并跑”、“領跑”提供了無限可能。2018年8月29日,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建設在張江科學城正式啟動,作為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李政道研究所將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貢獻力量,并致力于促進世界科技進步和人類文明發展。
如果說李政道研究所的成立,為提升中國物理學領域在世界的話語權提供了可能性,那么2018年4月開始建設的上海交大張江科學園將有助于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大幅推動我國在物理、材料、生物、醫藥和網絡等多個交叉學科前沿領域取得重大原創性研究突破。上海交大張江科學園按照“三個科學中心、兩個創新平臺”的新布局進行規劃,包括超快科學中心、材料基因組聯合創新科學中心、同步輻射診療和醫學影像科學中心和國際合成生物學與健康研究創新平臺、網絡空間安全創新平臺,并建成獨立、完整的科學園區。張江科學園建成后,將促進上海相關高新產業的跨越式發展,為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做出重要貢獻。
扎根中國對標國際,新時代建功立業譜新篇
國際化是高等教育發展所趨。培養一大批有全球視野,跨文化理解、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國際化創新人才,是上海交大的使命。
如今,上海交大與150余所著名大學簽訂了校際合作協議,每個學院都有高水平的國際合作。近50%的學子在本科期間就有海外游學經歷,而研究生赴海外接受聯合培養、出席國際會議或參加合作研究也是常態。
交大密西根學院、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學院,分別以優異表現通過了國際認證(ABET、CTI、EUR-ACE),這有力地推動了學院乃至全校與世界頂尖大學開展學分互認、聯合培養等深層次合作。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已成為國際商學院中的翹楚,其課程項目在《金融時報》等排名中名列前茅。致遠學院2016年獲得了全球教育創新獎,在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的基礎上,選拔校內前10%的理工學生實施“致遠榮譽計劃”,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科學的探索好奇心,打造了與世界接軌的“未來學術大師”成長體系。這些特區學院的溢出效應已經明顯地體現在全校各院系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探索上。目前,上海交大在校留學生4000多人,其中攻讀學位的占一半以上,同學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所帶來的文化和活力。
如今,上海交通大學確立了“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并將國際合作辦學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大戰略舉措之一,已成為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進軍的排頭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