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28所幼兒園“重生記”
國慶放假前的最后一天,下午4點20分,目送最后一個孩子離園后,江蘇省高郵市臨澤鎮川青幼兒園園長戴海蘭回到辦公室,處理完手頭的事情,開始了假日離園前的最后一次環境檢查。
幼兒園里此刻已安靜下來,無論是室外的生態種植區、運動區,還是室內的游戲區、廚房、功能室……一切都井然有序。
這一幕幕熟悉的場景,曾經讓戴海蘭熱淚盈眶,即便到了今天,依然使她激動不已:“多虧了政府的好政策,沒想到我們的幼兒園會有今天!”
戴海蘭的感慨,源于川青幼兒園曲折的命運;而它的背后,是高郵28所幼兒園苦盡甘來的故事……
一所鄉村園的起死回生
臨澤鎮位于高郵東北角,是最偏遠的鄉鎮之一。川青幼兒園建于1983年,2002年因為改制成為一所民辦園。園里的13位教師均股承辦,有限的師資與財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這所園的發展。當時的幼兒園使用的是原來的小學用房,兩棟磚瓦房破舊不堪,園里唯一的一座大型玩具,就是院子里的老式滑梯。
“13位教師中只有兩人有教師資格證。生源不斷流失,最難的時候,全園只剩下幾十個孩子。”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戴海蘭直搖頭。
2014年底,川青幼兒園被政府成功回購,這讓已經在川青工作了30余年的戴海蘭看到了希望。第二年,高郵市教育局和臨澤鎮政府共同出資300萬元,在原地新建了幼兒園。
建成后的新園,室內空調、鋼琴、投影儀、消毒柜配備齊全,每間活動室玩具充足,廚房間干凈敞亮,室外四季都有綠樹紅花,其建筑面積、綠化面積都高于省優質園標準。同時,幼兒園的師資隊伍得到顯著增強,專職教師持證上崗率100%,大專達標率100%。2016年12月,川青幼兒園以34個A的好成績成功創建成省優質園。
據戴海蘭介紹,目前,在園教職工共19人,近100個幼兒分為4個班,每班兩教一保。“因為辦學條件好了,家長外出打工,也愿意把孩子留在家鄉。有幾個原本跟著家長在外地上學的孩子,現在也回來了。”
從80%到14%的努力
在高郵,因為政府回購而重新煥發生機的幼兒園,遠不止川青一所。2010年時,高郵的民辦園比例高達80%。其中,部分民辦園因為人力、財力不足,辦學條件停滯不前,制約了學前教育的整體發展。
“十二五”期間,高郵開始了新一輪的行政區劃調整,借著這股“東風”,市委、市政府把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納入了“教育強鎮”評估指標體系,與鄉鎮新農村建設等項目一同部署,協同推進,并先后出臺了《高郵市關于加強幼兒園教育管理的意見》《高郵市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劃》,高郵學前教育的發展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據高郵市教育局局長陸鵬海介紹,一方面,他們積極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民辦園辦學,在資格準入、政策扶持、師資培養、質量保障等方面,對公辦園、民辦園一視同仁;另一方面,針對那些發展陷入困境、持股人有意愿退出的幼兒園,他們建立了縣鄉財政各50%的分擔機制,加速回購。
陸鵬海向記者羅列了一組數據:近10年來,高郵政府回購改制幼兒園達28所,總投入7000多萬元。如今,民辦園的比例由80%下降到14%。目前全市50所成型園中,僅有民辦園7所,其中4所為普惠園。“我們力爭,到2020年,95%的幼兒可以在公辦園就讀。”
“內外兼修”贏得口碑
數字的背后,是一系列扎實有效措施的推進。其中,既包括園舍的新建、整修,各種教學設備的添置;更有配套管理的完善、師資隊伍的提升、課程實施的引領等。
“回購的幼兒園,是我們重點扶持的對象,我們會從政策、資金、人員等方面給予充分的照顧,使這些幼兒園‘內外兼修’,讓老百姓放心。”高郵市教育局小教科副科長陳玉說。
界首鎮幼兒園是第一批被回購的幼兒園之一。園長時紅霞坦言,除了政府出資新建了兩幢教學樓,為每位教師配備了電腦外,她感觸最深的,就是園內教師精神狀態的變化。特別是2014年江蘇啟動課程游戲化建設項目后,作為首批試點幼兒園之一,時紅霞帶著副園長蔣兆伢馬不停蹄地奔波于全省各地,學習、培訓、參觀……帶回最新的理念,與園內其他教師分享。
辦學條件好了,待遇提升了,教師的干勁十足:挖掘鄉土資源、開發園本教材、創設精品課程……幼兒園的口碑越來越好,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也越來越強。“目前,我園一共有17位專任教師,其中9位教師在編,蔣兆伢還成了市教育局幼教兼職教研員。”時紅霞說。
卸甲鎮伯勤幼兒園園長張克娟也有著相同的感觸。自2014年回購之后,這所幼兒園有3位教師進編,張克娟把它歸結為教師素質提升的必然結果。“得益于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們在教師培訓這一塊兒也敢花錢了。”張克娟說,“現在,我們教師每年人均培訓費超過了500元,雖然不算多,但與過去比有了很大增長,我們很滿足。”
記者 潘玉嬌 通訊員 秦金星 肖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