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徽麗:將學前教育帶到祖國的邊疆海島
從教25年,從普通幼師到廣西北海市機關幼兒園園長,范徽麗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一次調研活動中,北海潿洲島幼兒教育的落后狀況觸動了她。不畏艱辛、跨海支教,范徽麗又成了潿洲島幼兒園的園長。在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范徽麗心中,對幼兒的大愛、對祖國的責任一直支持著她克服種種障礙,將學前教育帶到祖國的邊疆海島。
難忘孩子的眼神
2013年,北海市政府啟動《北海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每個鄉鎮要建立一所公辦幼兒園”。潿洲島因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后,一直留不住老師,更不要談幼兒園。為了制定對策,范徽麗應邀參加海島學前教育調研。
潿洲島城仔小學于2003年撤并后一直閑置,10年狂風暴雨的洗禮讓校園破敗不堪,校園內僅存兩棟缺門少窗的教學樓。范徽麗了解到,由于這里的學前教育是一片空白,家境寬裕的島民乘船涉海將幼兒送到市區入園,更多的島民只能任由幼兒在海灘地頭玩耍度日,孩子適齡后再進入小學就讀。
十幾個孩子光著腳滿地跑,眼前的一幕讓范徽麗百感交集。“做了那么久的幼兒教師,在那一刻我突然被打動了。”她拿出隨身帶的糖和點心給孩子們。孩子們靦腆地接走,張望著,范徽麗走到哪兒,孩子們就跟到哪兒。他們那充滿渴望、清澈透亮的眼神令她至今無法忘懷,“這里的孩子太需要教育了”。
百折不撓建新園
調研回來后,范徽麗主動請纓,要承擔建設潿洲島幼兒園的任務。潿洲島離北海市直線距離約48公里,上島需要乘船一個多小時。范徽麗采用“螞蟻搬家”的辦法,帶領北海市機關幼兒園的老師們把需要的東西一點點從北海搬過去。經過一番努力,他們終于把殘破的校舍改造成了初具規模的幼兒園。
硬件解決還只是第一步,師資才是最難解決的。雖然在政府支持下爭取到了兩個教師的編制,但因為規定了在潿洲島工作,招考遇冷,開考人數都達不到。范徽麗趕忙找到了符合條件的老師,挨個兒去家里走訪,說服老師和他們的家人。終于在報名截止前兩天,達到了開考人數。
2015年秋季學期,潿洲島幼兒園建成開園,范徽麗說自己永遠忘不了那一天:“老師帶領孩子們做早操,附近的居民都跑過來圍觀,大家非常高興。”
青春無悔在海島
開園容易守園難,日用品、食物、教具設備等物資都要靠老師運送上島,島上經常停水停電,多媒體網絡課程常常無法與北海總園同步。范徽麗開始思考如何構建基于海島生活、體現海洋文化的課程。
范徽麗帶領教師從讀《潿洲島志》開始,充分挖掘邊防海島的教育資源,深入開展海島特色課程研究,開展“海丫丫365成長行動”的探索與實踐,向幼兒講述人與海島的故事,培養幼兒熱愛家鄉、保護海島的家園情懷。范徽麗還因地制宜,開創“自然情境教學法”,把芭蕉林、大榕樹、海灘等整個海島變成生動的教育場所。
范徽麗說:“教育是人影響人的活動,教育僅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走不遠的。”每當夜深人靜,陪伴這批80后、90后老師的只有窗外的蟲鳴聲,單調、枯燥、停水、停電成了老師們的生活常態。“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偉大。”潿洲島幼兒園教師卜純純寫在日記里的話,也是海島上最美的教師青春誓言。(記者 劉博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