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教盡教,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
【光明論壇】
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化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特別是校外培訓機構無序發展,“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突出。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會議指出,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做到應教盡教,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這既指出了當前義務教育發展的根本問題,也明確了學校在解決學生學業負擔上的方向和要求。
誠然,學生學業負擔重、校外補課多有著非常復雜的內外因素,既有“望子成龍”的文化傳統,也有學校發展不夠均衡,優質教育資源和機會比較稀缺的現實因素,更有一種“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社會焦慮心理。但是學校在這些問題上并不能置身事外。從根本上來看,這是學校育人觀念和評價標準的問題。雖然素質教育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提出,但是長期以來一些學校出于功利化辦學需要,沒有把全體學生發展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首位,仍然以分數、成績和特長論英雄。為了在短期內取得好的辦學績效,一些學校變相改變課程結構、變更課程安排和課程內容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學生想上的課上不了,不想上的課天天上。為了應付教學檢查和督導,有的學校甚至準備了兩張不同的課表。
此外,學校師資問題突出。毋庸置疑,“校外補課”現象從某種程度上折射了家長對學校師資的不滿意。事實上,由于教育規模的急劇擴張,教育變革的速度加快,全國不少地方都面臨著師資規模不足、年齡老化、結構性缺編嚴重、專業化程度不夠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家長對學校教育缺乏信心,只能通過“校內不足校外補”的方式來滿足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期待。全國很多地方都存在聘用代課教師的問題,有些地方學校代課教師的數量比例甚至高達30%以上。學校作為學生成長的主要場所和實施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要主動承擔起緩解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責任。“打鐵還需自身硬”,學校要勇于自我革新,做到應教盡教教好,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才能真正打破“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惡性循環。
為此,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堅持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為應教盡教掃清觀念障礙。中小學階段學校教育的核心任務是為學生發展打基礎,教會學生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基本素養與能力,學校要打破“唯分數、唯成績、唯特長”的人才觀和評價觀;要摒棄功利化的辦學績效觀,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自覺遵守黨的教育方針,按照國家規定開齊開足所有課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發展提供保障;把在基礎教育階段應該教的內容盡力在學校完成,不能“校內不講校外講”“課上不講課下講”;更不能因各種原因偷工減料,擅自變更學校課程內容和要求,要主動贏得家長和社會對學校的信任。
其次,要創新教學管理和教學方法,為應教盡教提供保障。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是中國教育思想的優秀遺產,也是應教盡教的目的。學校教育要面向全體,不能因為種種原因,人為地設置各種門檻或者戴上有色眼鏡,把本來應該為全體學生共享的教學資源有選擇地向部分學生開放。要通過縮減班級規模,實施分層教學、項目化學習,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個性化輔導機制等,創造性地提供更多樣化、更高質量的教育服務,讓家長和社會對學校放心。
再次,要不斷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努力提高應教盡教的質量。實際上,學生作業負擔重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師的專業素質問題,因為不研究,不專業,才不會教,才導致學生負擔重。家長樂此不疲地為孩子“補課”,從表面上看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其實也內在地反映了家長對學校教學質量的信心不足,通過“補”來獲得一種安慰。學校要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促進教師深入研究教育教學,優化和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主動承擔起“補”的任務,并使“教”和“補”融為一體,相得益彰,以更有效的教學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實現教得輕松和學得輕松的雙贏。
最后,要拓展教育資源渠道,為應教盡教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應教盡教不僅是學校辦學思想的指南,更是對學校辦學行為的具體要求。要做到應教盡教,學校必須要有充足的資源保障,在當前師資規模增加還不能適應學生規模增加、教師專業素質還不盡如人意的背景下,學校必須突破現有的時空界限和對公共教育資源的過度依賴,不能“等靠要”,要正確處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關系,形成資源共享、相互融通的合作機制。
(作者:鮑傳友,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