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高考作文,請打分
全國乙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如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發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理想。
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向上的理想是條崎嶇負重的路
白毅鵬
理想對我而言意味著什么?回旋在我腦海中的,是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推石上山的場景。那是一條向上的道路,石頭隨時有滑墜的危險,百經磨礪的強韌身軀吃力地頂著偌大的石塊,一股帶有壓迫性的力量迎面襲來。屏住呼吸、聆聽心跳,在這片巨大的想象空間中,我仿佛可以找到對人生和理想的所有隱喻。
我對理想秉持的感性認知,早已被加繆的妙筆描述殆盡。這幅畫面之所以會和我的理想產生某種隱秘關聯,原因在于理想需要不斷地確認、反復地推動、持續地打磨,回首這個過程,你會發現你奔赴理想的身姿,是多么的優美、動人和驚艷。
我們的理想隨著時間日漸成型,時間也在以它的方式賦予理想以韌性和品質。在我看來,理想是對人生目標的不斷勾勒。在理想動態生成的過程中,你所經歷、感悟與投入的歲月,其實早已為人生埋下源源不絕的伏筆,照亮你的前路,豐滿你的生命。
以我自己為例吧。我在上高中時,雖然知道自己大概會從事文科領域的工作,但從未想過如今會碼字為生,將其作為一份職業,日復一日地投入其中。當我上大學后,在報紙上發表第一篇鉛字文章時,仿佛有一種力量在我心中向內生長,這給予了我信心和暗示,也悄然錨定了我的志趣所向。
理想是對自我的錘煉和磨礪——我清晰記得,在盲投作品的過程中,寫作與其說是靠想象力和成就感驅動,不如說更像一樁“體力活”。正如作家杜魯門·卡波蒂在接受采訪所說的:“多寫是唯一的利器。”要讓稿件在報紙上發表,我需要不斷錘煉文字,適應文體約束,把生猛表達欲收束到既定的文本框架之內。投遞文章后,等候編輯“翻牌”是一場漫長的期待,等來的還很有可能是一大串打擊性的意見。在此期間,我不止一次體會了海投不中、石沉大海的落寞與挫敗,但最終總是重新振作、再度動筆。我想,如果沒能在這個階段扛下來,我的理想恐怕早已被雨打風吹去。
理想的成型與實現,本身就像在崎嶇的道路上負重登山。具備一定的基礎,尋得適宜的方法,擇定可行的路徑,才能讓漸具雛形的理想得以實現。在這條路上,踏出的每一步,都能讓人感受到理想的激越人心之處,催促你不斷地把全副身心射向理想的靶心。即便階段性的理想已經實現,我們仍需要不斷地調整姿勢,走出“舒適區”,尋找理想的更高階段。在人生的終極目標變得愈加清晰的過程中,理想為我們提供的是寬厚博大的人生滋養。它讓我們在不確定的生活中找到堅定前行的方向,而不是在原地踉蹌打轉,蹉跎時光。
——————————
全國新高考Ⅰ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弱者當自強 強者當不濫用其強
默城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針對“體育之效”的研究,發表了關于身體強弱的論述。他強調,體質的強弱不是天生所永久決定的,而可以通過后天的鍛煉和努力改變。所以,任何人都不要因為生而弱而苦惱,也不要因生而強而傲嬌,強弱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轉換的。
正所謂弱者在于自弱,強者在于自強。弱與強,很多時候取決于一個人的主觀意識和能動性,而不是各種天生或客觀條件。希望人們在思維意識層面重視強身健體,追求體育精神,真正用實際行動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百年前毛澤東同志的呼吁,在今天仍有強烈的現實指導意義。
表面上看,這段論述是在說“體育之效”,但實際上適用于很多方面。無論是什么人,在什么行業、什么樣的社會,只有不信命,不認命,不甘于弱小,信奉努力,信奉奮斗,而非甘于現實,甘于普通,才是成為強者、成為主導。實現所謂的“逆天改命”,也不是虛妄。
弱者當自強,奮斗的人生最美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千百年來錘煉出來的真理。冰心說過: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其實,當一個又一個弱者成為強者后,如果濫用其強,不僅難掩“淪為至弱”的結局,也會給他人乃至社會帶來沉重傷害和災難。我們要看到,當今社會乃至國際上的很多問題,都是因為強者濫用其強而導致的,造成的悲劇也比比皆是。強者“淪為至弱”的案例,也數不勝數,十八大以后落馬的官員,歷史上崛起而又衰弱的強國,都是典型。
所以,在一個良性的社會之中,不僅要弱者當自強,更要強者不濫用其強。如何實現這一點呢?毛澤東同志的《體育之研究》之中,其實也有答案,即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說白了,就是把實力搞強一點,把三觀搞正一點。
只有弱者當自強,強者當不濫用其強,奮斗才有意義,文明才有價值。
——————————
浙江卷
有人把得與失看成終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起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過程。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人生的長途跋涉如何變“失”為“得”
趙慕凡
人生,很難繞開得失二字。得失之間的取舍,更幾乎貫穿于人生的所有關卡。往小處看,放學后你選擇看課外書,就失去了逛街游玩的輕松愜意;你要欣賞日出的美景,就要犧牲睡眠選擇早起,衣食住行的細枝末節中皆有得失。往大處說,人生的選擇常常不是皆大歡喜,其間蘊含的得失取舍需要自己衡量判斷。這其實也是人生觀、價值觀內涵的一部分。你的得失觀,往往決定著你的人生路。
面臨同一件事情,不同人也會有不同的得失判斷。《呂氏春秋》里有一則楚王失弓的故事。楚王打獵時,不小心把自己心愛的弓丟了。手下請求去尋找,楚王說:“不用找了,楚人遺弓,楚人得之,何必尋找呢?”
孔子聽聞此事后說,這句話如果去掉“楚”字就好了,不妨說:“人失之,人得之。”
老子聽說了孔子的評論后,說:“連人也應該去掉。失弓,得之,對天地而言,弓不失也不得。”
同樣的“楚王失弓”,手下看到了個人的失去,楚王看到了愛國主義。孔子看到了愛人,所以他能成為圣人;老子的眼界看到了人之外,故而他能融于自然。一個人的眼光和境界,決定了他看待問題的高度,而這種眼光往往又會反作用于為人處世的具體行動。或許,我們不能妄斷“楚王失弓”中,各自看法孰高孰低。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學會看待事物有不同的角度,明白到視野不能固化、思想可以更開闊。
在“得”的追求中,堅持自己的價值取向。人生沒有純粹的“得”,也沒有純粹的“失”。有付出才能有回報,有失去才能有得到。今天我們坐在高考的考場中,高考之“得”來之不易,有的人會選擇數年如一日的勤奮苦讀,也免不了會有人貪圖一時的輕松。人生的選擇題,取舍皆從來在自己,但只有看得長遠、耐得住寂寞,才能收獲更多。讓數十億人吃飽飯的袁隆平,差點當了國家隊隊員和飛行員,但他最終選擇了追求“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兩個夢想,把“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事業。這樣的取舍間,讓我們看到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取舍。
得,并不是得利的得,而是得到的得。“失”中亦可尋到“得”。古人曰“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就是為了教會我們培養起理性、豁達、辯證的得失觀。今日之得并非人生永久之“得”,今日之失也并非不能東山再起。人生猶如一場馬拉松,會經歷無數個關口。這些關卡給予我們最重要的,往往并不是結果,而是能在榮耀中不失清醒、在悲傷中保持冷靜的積極心態。只有懷著正向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才能將它們舉一反三地運用于人生長途跋涉的場場比拼中,彼時就能夠轉“劣”為“優”,變“失”為“得”。
得之,失之。人生之中周而復始。只有學會用辯證的眼界去看待、寬廣的胸懷去容納、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我們才能將人生的路走得愈加寬廣。
——————————
北京卷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1)每個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時代,每個人在特定時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個時代,有人慨嘆生不逢時,有人只愿安分隨時,有人深感生逢其時、時不我待……
請以“論生逢其時”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2)瓜熟蒂落、羽翼豐滿,這是草木鳥獸成熟的模樣;但對我們而言,真正的成熟卻不僅僅指身體的長成……
請以“這,才是成熟的模樣”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有細節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這,才是成熟的模樣
石佳
何為成熟的模樣?瓜熟落蒂,羽翼豐滿,草木鳥獸都有其定義的成熟模樣。然而,對于我們而言,成熟的模樣似乎并沒有一個特定標準。
小時候的我,時常想著自己何時能長大,能變成成熟的大人模樣。那時的我以為,長到十八歲便是成熟。上了大學才發現,我一個人連被罩都套不上,遇到問題總是想著找別人幫忙,我漸漸懂得,年齡的增長并不代表一個人的成熟。
大學期間到韓國交換學習一年的經歷,讓我真正開始變得成熟。那是我第一次出國,面對語言不通的陌生環境,我用手比劃著點餐吃飯,用簡單的英語和韓國同學交流,學會了照顧生病的自己。
留學期間,我第一次嘗試兼職打工。我應聘了便利店的工作,一周有三天時間要通宵打工。直到現在,我還記得每天早上拖著疲憊的身軀,趕著7:42分的地鐵回學校;我還記得大風呼嘯過后的冬日清晨,有好幾位顧客給我送了溫暖的飲料;我還記得結識了一位善良的姐姐,她喊我幫忙制作派對點心,并給我了很高的薪水。
那段兼職經歷雖然辛苦,但我掙到了人生的第一筆收入,通過自己的努力攢到了旅游經費,也收獲了許多愛與溫暖。那時,我覺得經濟獨立是成熟的標志。
工作以來,我接觸到了很多不同的人和事,每天要與各種各樣的“問題”打交道。我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做調查報道時的手足無措,無功而返的失敗經歷。現在,我開始熟悉要如何突破,如何完成工作。我開始覺著能夠妥善處理好自己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才能證明一個人成熟。
在工作中,我采訪了許多人,發現他們不僅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所建樹,而且能夠通過自身成長帶動他人發展。我曾經采訪過一個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鎮的返鄉大學生,了解到她用了近10年時間,改變自身前途,改變整個村,乃至整個鎮的發展面貌。我發覺能夠對他人有幫助、對社會有貢獻,一個人才算是真正成熟。
這些成熟的標準其實并不矛盾,它貫穿于每個人不同的成長時期。經濟獨立、能夠應對困難,是一個人作為獨立個體的成熟象征;幫助他人、貢獻價值,是一個人作為社會成員的成熟標志。這些,也都是成熟的模樣。
論生逢其時
黃帥
歷史長河星漢燦爛,無數英雄人物留名其間。然而,并不是每個有志之士都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功敗垂成、含恨而終者,從來不絕于史書。能夠生逢其時,獲得合宜的機遇,對個人成就而言至關重要,反之亦然。不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我們在歷史上都能找到大量案例。
生逢其時,首先意味著個人的天賦與位置能夠獲得時代的垂青,進而獲得特定的發展路徑。劉邦生于草莽之間,本是一亭長,卻因秦末亂世,趕上了風云際會的時代,最終在群雄之中勝出,奠定數百年的漢朝基業。朱元璋出身更加寒苦,若非遇上元末變局,恐怕只能和當時很多底層百姓一樣顛沛流離,不可能造就非凡帝業。
其實,大到國運興衰,小到個體命運,都離不開時代背景。13世紀初期的花剌子模國是中亞一霸,正處于強勢上升期。但是,花剌子模國卻生不逢時,遇到了同期更加強悍的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西征的鐵騎下,花剌子模國被碾碎,一度強盛的大國短期內土崩瓦解。
具體到個體命運上,生不逢時的故事更加多見。且不說普通人,即便是古代帝王,也時常會有對時運的慨嘆。南唐后主李煜若在太平年代,吟詩作賦,或能做個太平帝王。但是,生逢亂世,他只能淪為亡國之主,落寞地寫下“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明末的崇禎帝,若論勤勉程度,實在不似亡國之君,但其能力無法應對明末積重難返的局面,最終只能吊死煤山。
這些故事,聽起來似乎有些悲觀。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也很難改變大的時代背景。但是,我們無疑可以努力在既有的基礎上做到最好。“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很多人理想中的人生軌跡。但面對現實的困境,我們也不能忘了“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生逢其時是幸運的,但沒能遇到適合自己的好環境,也并不意味著徹底的失敗。能夠以平常心看待一時的困頓,未嘗不是智慧的態度。尤其是我們年輕人,更不能以消極悲觀的態度面對人生的艱難。
更何況,此時此刻,中國正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年輕人面對的時代機遇非同尋常。中華民族正在努力接近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世界也逐漸看到中國的力量。雖然每個年輕人的起點不同,但追尋美好生活的目標是相似的。對多數年輕人而言,這是一個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實現夢想的時代。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抓住機遇,執著地向前奔跑。
——————————
全國新高考Ⅱ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唐光雨漫畫作品,有改動)
[注]描紅:用毛筆蘸墨在紅模子上描著寫字。
請整體把握漫畫的內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認識與評價、鑒別與取舍,體現新時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撇一捺 道盡人生感悟
楊鑫宇
時至今日,我依然依稀記得小學時上的第一堂書法課。那時,書法是小學的必修課程,正式的科目名稱叫做“寫字”,我用鉛筆寫字尚且歪歪扭扭,常讓改作業的老師眉頭緊皺,因此對這門課程自然帶著幾分抵觸,覺得這是學校對我的刁難。然而,與我想象中不同:老師既沒有直接讓我們打開字帖提筆開練,也沒有循著教材中的筆畫順序照本宣科,而是當場揮毫,用磁鐵在黑板上貼出了“一”和“人”兩個大字。
“這兩個字,同學們都會寫,一字只有一橫,人字也不過是一撇一捺。但在書法里,一字這一橫,從重轉輕再轉重,寫出來不僅好看,也告訴我們有些事要舉重若輕。再看人字,你們看我逆鋒起筆,好像寫得很累,但正是這里的‘藏鋒’讓這一撇有了分量,和頓筆的捺一起,讓堂堂正正的‘人’能夠立得住。”
時光對記憶反復沖刷,我已經無法擔保以上有幾分內容是老師的原話,當年幼小的我,也并不具備充分領會個中哲理的可能。但是,有一件事確鑿無疑:老師的講解,頓時將我對書法的抵觸一掃而空,于我而言,寫字從此不再是機械重復的勞動,而變成了一種讓我接近智慧、獲得成長的領悟。
或許實在是因為天分不足,小學6年,我終究沒能練就一手好字。此后,能讓我拿起毛筆的場合更是屈指可數。盡管我與書法漸行漸遠,每當我感到困惑、迷茫時,書法老師說過的話、寫過的字,卻常常在我的腦海中閃回縈繞。
中文的“一”,是最簡單的文字。要寫好這簡單的一橫,卻需要舉重若輕的心境和始終如一的用心。面對壓力重重的逆境,只有做到舉重若輕,不要太把眼下的困難當回事,才能化開心中郁結的焦慮,坦然迎接現實的挑戰;而在幸福與滿足的時刻,我們則更需要以始終如一的標準自我要求,牢記自己的初心與追求,如此方能有始有終。
相比之下,蘊藏在“人”字里的智慧無疑更加雋永。逆鋒起筆,藏而不露,看起來是退而不進,主動收起了自己的羽翼和鋒芒。但是,“藏”與“退”從來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自我修煉,厚積薄發的人生過程。寫罷一撇,捺以中鋒起筆,映射著我們在人生中初露崢嶸的時刻,這時,確保自己走在不偏不倚的正道之上,遠比追逐浮名虛利更加重要。頓筆處的停滯迂回,既可以理解為奮斗途中遇到的瓶頸與障礙,也可以理解為知天命后的沉淀與升華。緩緩出頭的筆法,一方面告誡著我們:戒驕戒躁方能有所突破;另一方面也寬慰著我們:只要有積淀,時間自然會讓我們等到出頭的那天。
人生如字,字如人生。我從書法中生發出的領悟,既是授業恩師的傳授點撥,也是我在成長中摸索而來的結果。無心看去,字只是字,筆畫也只是筆畫,但是,只要用心體會,一撇一捺,便可道盡人生感悟。
——————————
上海卷
有人說,經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也有人認為不盡如此。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創造時間的奇跡 需要沉淀而非等待
王鐘的
路過昆明,興致勃勃地前往花卉市場,相中了一對小木樁子,不到一手掌高,單個拳就能握下,光禿禿的毫無生機。店家說,泡在水里,開始幾天換水勤些,就能慢慢長出葉子。
我不信,多年以來,經我之手死掉的植物,不說有一打,至少也有五六盆了。眼前這塊死氣沉沉的木頭,帶到北方的干燥環境供養,如果真如店家所言,豈不是“枯木逢春”?
盡管如此,我還是好奇小小的木樁里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生命。反正價格也不貴,還比一般帶土的盆景更容易攜帶,于是順手買下帶回了北京的家里。按照店家指示,我把它們放進淺淺的盆子,水不過指甲蓋那么厚,快要蒸發殆盡時,就添一點水。就這樣過了小半個月,我驚訝地發現,埋在樹皮底下的芽,就像一場微型的火山噴發,一點一點頂開死皮,擠出一點嫩綠,再過幾天,竟然抽出了葉子。
如今,過了大半年時間,小木樁子已經是小樹的模樣。我把它們放在玄關處,就像一對綠色的招財童子。沒有土,沒有肥,僅僅依靠一點水分滋養,它們居然活了過來。不過,相比剛抽出嫩芽時的驚艷,如今頗有些“枝繁葉茂”的它們,放在一眾吊蘭、萬年青和干花之間,倒是有點泯然眾人了。
有人說,經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認識;也有人認為不盡如此。養這對巴西木的經驗,讓我發現時間本身確實是狡黠的存在。我不知道,培養這么長的木樁,花匠要花費多長的時間,但在我們消費者眼里,最精彩的時光恐怕只是它長出新葉的半個月。那么,我們真的理解時間的沉淀嗎?
那次去云南,本來是為了看雪山。與早些年相比,從山下看,玉龍雪山的積雪似乎更少了。這次終于下定決心買了索道票,與雪山來一場零距離接觸。下了索道,氣喘吁吁地爬到海拔4600米處,冰川近在眼前,甚至從腳下流淌而過,“雪山冰激凌”的厚實感依然讓人感動。原來,從遠處看到的黑色土層之下,埋藏著滾動的冰河,站在烈烈山風之中,仿佛能聽到它們碎裂的聲音。這聲音終將邁過高山,跨過長河,隨著融化的冰水,一路奔流到海。我才明白過來,千萬年來時間積蓄的力量,真的不能看輕了。
總有人覺得,別人運氣好,一次嘗試就輕松成功,做起事情毫不費力。我想,也許這是因為沒有看到埋藏在小木樁底下的蓬勃之力,也沒有走近看清冰川之下的洶涌澎湃。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究竟是花更多時間用于積蓄實力、儲備能量,還是花更多時間用于外表的裝扮,取決于自己,最終的結果也要由自己吞下。
投資領域有句名言:要善于做“時間的朋友”。站在時間的河流中央,我們撫今追昔,我們暢想未來。與時間相處,我們不僅要多一點耐心,更要多一點深沉的探究心。要知道,無所作為的等待,再長的“沉淀”也無濟于事;厚積薄發的輝煌,也許在一瞬間,也許在一輩子,但時間終究不會辜負你的努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