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看久久黄色一级片,人人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亚洲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河南大學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踐行鑄魂育人時代使命

2022年01月06日08:5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知行合一,書寫新時代青春華章

  河南大學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交響音樂會。圖片由河南大學提供

  河南大學大禮堂外景。圖片由河南大學提供

   “回顧河大與國家和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的辦學歷程,我們把育人育才、興學強國的初心使命記得更牢,把愛國報國、奮斗奉獻的旗幟舉得更高。”2021年暑期,河南大學黨委書記盧克平在《黨的生活》雜志發表的《以黨史學習教育“三結合”開創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一文中如此寫道。

   這是河南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成果結晶,也是河南大學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初心寫照。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以后,河南大學結合學校實際,圍繞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做好文明校園創建、投入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等方面,研究制定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為重點、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務實舉措,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和師生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高質量譜寫學校擔當鑄魂育人時代使命的嶄新篇章。

  1.打好立德樹人“組合拳”

   “回望百年歷史,最能體現中國共產黨精神底色的三個關鍵詞是理想、奮斗、犧牲。”新學期伊始,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為廣大學生上“開學第一課”,以黨的偉大精神鼓勵青年學子立大志、立遠志、立恒志,在擔當實干中書寫新時代青春華章。

   2021年以來,河南大學黨員干部、理論專家和青年學生三支隊伍同向發力,線上線下相結合,為全校師生進行了黨史學習教育理論宣講,同時走出校園,開設“企業講壇”“鄉間課堂”等,讓黨的創新理論傳遍中原大地。

   “著裝嚴肅,卻表情可愛、動作俏皮。”在河南大學推出的建黨百年主題MV《少年》中,一位參演老教授因身份和形象的反差“萌態”火遍全網。“純真能辟油膩,善良能辟邪!”河南大學“寶藏教授”程民生在給畢業生寄語時金句頻出,迅速走紅,讓廣大網民直呼“真性情”。媒體融合背景下,“融媒體+育人”已然成為河南大學網絡思政育人的經典模式,通過融媒體、融隊伍、融平臺,育人高度、厚度、溫度和黏度不斷提升。

   “南湖的船啊——黨的搖籃!歷史將從你這里揭開新篇……”河南大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交響音樂會“人民萬歲”在大禮堂上演,200多名演職人員用15首經典紅歌回顧黨的百年歷程。除音樂會外,河南大學還采用文藝晚會、學術講座、專題座談、圖片展等多種形式,充分發揮多學科優勢,賦予文體活動更深遠的意義,將愛黨愛國的種子深埋在師生心靈深處。

   2021年暑期,河南暴雨牽動億萬國人的心。河南大學臨床醫學院2019級本科生、00后男孩柴世龍在齊腰深的洪水中,肩扛一大袋生蒜艱難前行,他投身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的身影展現了青年志愿者的擔當與力量。面對疫情,河南大學兩所附屬醫院聞令而動,數支醫療隊奔赴鄭州、開封等地,為人民群眾架起生命安全線。傾情詮釋“眾志成城”,將愛國情、強國志和報國行自覺融入新時代追夢征程,這是河南大學師生的信念追求,也是河南大學師生的行動“密碼”。

   河南大學不斷拓寬“黨史+”模式,將思政課堂、第二課堂、網絡平臺等共同作為重要陣地,同向發力,全程育人,打好立德樹人“組合拳”,推動黨史學習不斷深入,推動育人不斷提質增效。

  2.用好紅色資源“傳家寶”

   2021年夏天,河南大學師生一行近30人分別來到河南駐馬店、信陽、南陽,參觀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鄂豫皖革命紀念館、彭雪楓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重走河南大學在信陽、南陽的抗戰辦學路,在厚重的歷史史料中重溫黨的革命歷史,在近距離參觀考察中感悟革命先烈的精神和氣概,體會今日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沿著前輩們的足跡,我們仿佛看到了抗日烽火的雄壯,看到了敵前辦學的艱難,看到了讀書就是戰斗。我們必將以河大的先輩們為榜樣,無私奉獻、銳意進取,不負偉大時代!”重溫河南大學抗戰辦學歷史,師生們心潮澎湃、備受鼓舞,誓把滿腔熱情轉化為努力學習工作的動力。

   作為一所有著百余年辦學歷史的古老學府,河南大學紅色資源十分豐富。這里曾誕生“河南高校第一個中共黨支部”,涌現出嵇文甫、王毅齋、鄧拓、馬可等先進人物,抗日救國、愛國民主、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紅色基因深深流淌在河大人的精神血脈中。這些都成為河南大學師生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教材,激勵師生們從中汲取豐厚營養及砥礪奮斗精神,激發更加強烈的愛國愛黨愛校熱情。

   河南大學明倫校區6號樓旁的李大釗先生頭像銅雕前,從未“缺席”過的鮮花在以無聲的語言向世人證明著:河南大學師生從未忘記過那段歷史!

   1925年8月初,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先生,在當時的中州大學(今河南大學)6號樓三樓小禮堂,向開封各校學生代表作了《大英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演講,提出了“尊重民權,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三大口號,勉勵人們積極投身國民革命運動。其演講內容由當時的中州大學學生馬員生記錄并發表在開封第一師范學校進步青年社團的《雷火》周刊上。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穿越時光的隧道,站在李大釗先生頭像銅雕前,河南大學師生深情朗誦李大釗先生的《青春》一文,朝氣和勇氣洋溢在他們的臉上,這或許便是先生心目中“青春”的樣子。

   挖掘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題中應有之義。將紅色基因與百年人文積淀高度融合,將大學精神浸潤到師生人格塑造、品格涵養和素質提升過程,這便是河南大學的“傳家寶”。

  3.在報國奉獻中“開新局”

   如何在中原大地走出一條一流大學的成功之路?這是河南大學領導班子經常思考和討論的話題。他們的答案是“知行合一,報國奉獻”。河南大學研討完善“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和“雙一流”建設方案,把“路線圖”變“施工圖”,“時間表”變“計程表”,不斷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學校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近日,以王家耀院士為第一完成人的“智能化地圖綜合與多尺度級聯更新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2020年度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實現了河南大學在國家“三大獎”上的新突破。該項目創造性提出并發展了智能化地圖綜合與多尺度級聯更新關鍵技術,有力提升了我國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增強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為解決世界科技難題提供了中國答卷。

   “從事基礎研究并非‘不食人間煙火’,它解決的其實是社會未來10年甚至30年可能遇到的重要問題。”談起刊登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上的團隊最新研究成果,河南大學副校長王學路教授如是說。揭示光信號調控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機制,在全球范圍內首次證明光信號是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結瘤的必須因子,為設計弱光或暗處也可以共生固氮的新型植物提供了獨特思路和手段,這是圍繞國家和黃淮海地區現代農業發展重大戰略需求進行的前沿探索。

   與中國歷史研究院共建黃河文化研究院,是河南大學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又一創新舉措。黃河文化研究院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等,共同深度參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和服務,通過“黃河學”高層論壇、《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學術輯刊,與希臘愛琴大學合作,以標志性特色學術成果,為全面提升黃河文化的國內外影響力增勢賦能。

   讓內地群眾可以在家門口吃上新鮮的海鮮產品,是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師生的奮斗目標之一。他們創建蘭考張莊立體生態農業體系新模式,把美國紅魚、黑鯛等高營養價值的海魚引進黃河灘區進行淡化養殖,將生態循環養殖和沿海地區優質品種的引進相結合,解決水產界多個技術難題,讓海魚在黃河灘安家,助力鄉村振興。

   一回回奮力攀登,一次次鑄就輝煌,一個個藍圖和夢想化為現實。河南大學著眼國家戰略需求、河南高質量發展需求,整合優質資源,重塑學科體系,建設“湖河灣”實驗室體系、“5重5工3基地”平臺、“六中心”人文社會科學振興體系,啟動“111”人才強校計劃,解決“卡脖子”的河大十大科學問題,構筑“三區兩院”一流大學的物理空間等,以“十年磨一劍”的靜氣、“一覽眾山小”的膽魄,砥礪前行、攻堅克難,在報國奉獻中凝聚起堅定歷史自信、創造歷史偉業的磅礴力量,不斷開創學校事業發展新局面。

   (本報記者 王勝昔 本報通訊員 吳繼娟 馬潔)

(責編:郝孟佳、溫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