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了,孩子們的課余時間怎么用
上海市徐匯區凌云街道凌云新村社區,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新華社發
【問計民生】
春季開學,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江岸小學的學生們課間玩起了好多“新”游戲:“城門城門幾丈高”“編花籃”“翻花繩”……學校把這些70后、80后兒時的游戲變成墻繪、介紹給學生們,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學生負擔輕了,課余時間多了。過去困于題海、在培訓班“趕場”的中小學生重新擁有了玩樂時光。
不過,新的問題擺在家長面前:時間多了要怎么規劃?放任孩子玩,學習成績會下降嗎?關于如何合理對待孩子們課余時間的問題,代表委員們有著自己的見解。
1.尊重學生主動性 培養成長內驅力
2021年金秋的學期與以往相比有點不同,小學六年級學生康可一的媽媽細心觀察到:傍晚小區里奔跑的孩子明顯增多,家長們不用耗很長時間看管“熊孩子”做作業,也不用給孩子報輔導班了。但她坦承,拍手叫好之余心中仍有一些擔心:“沒有輔導班,孩子成績跟不上怎么辦?”“回家不做作業,課堂學習效果能鞏固嗎?”
“部分家長的擔心短期內很難徹底消除,但隨著教育生態的良性循環,過去大面積被補習機構裹挾的社會群體的焦慮狀況會得到很大改善。”重慶謝家灣學校校長劉希婭代表說。
“面對學生課余時間多、玩得多、作業少這一變化,家長的迷茫和擔憂其實反映了認識上的誤區。很多家長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認為,好的學習效果一定來自時間堆積、反復刷題,其實并非如此。”劉希婭代表舉例說,謝家灣學校開展了10余年減負提質課程改革探索:上午是學科類課程,下午搞社團和專題活動,全天沒有上下課鈴聲;從小學到初中,學生每天保證10小時睡眠、一節體育課和近2小時戶外體育活動;自助午餐時間,學生自由交流、收看新聞。“大量實踐證明:運動的充分度、交往的開放度、睡眠的充足度、積極的情緒體驗,與學業成績、教育質量高度正相關。孩子們呈現出陽光自信、成績優秀的群體特質。”劉希婭代表說。
“許多家長希望通過短期內成績的提高看到孩子成長,但孩子是一個發展的人,必須尊重其成長規律,任何‘揠苗助長’的做法都不會有積極的作用。”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總校長王歡委員支持把家長和學校的角色職責厘清,她表示:“孩子道德品質的培育、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學校教育則更側重于讓學生德智體美勞整體提升,分數只是一時之得,健康成熟的人格最為重要。”
無論是學校的課后服務,還是回家后的時間,老師和家長都應該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應通過共同研討、分享觀點,讓學生最終愛上學習、愛上運動、愛上閱讀。在王歡委員看來,這種內驅力,能夠影響孩子的一生。
2.學生多運動多閱讀多思考 家長多學習多溝通多陪伴
以前,放學后和雙休日,蛋糕烘焙師張女士都把孩子送到各個培訓班,母女倆每天交流少,甚至時有爭吵。
“雙減”后,張女士意識到一味給孩子加壓的做法不妥。她在跟孩子商量后,報了繪畫、國際象棋等興趣班,其余時間則由女兒自行安排。“孩子現在更自律了,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我們一家也有更多時間一起去戶外,感覺非常好!”張女士說。
安徽省蚌埠第一實驗學校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總校校長崔建梅代表也發現,執行“雙減”政策這半年來,學生、老師、家長從不適應到適應,從持懷疑態度到舉雙手贊成,變化巨大。
去年秋季學期,蚌埠第一實驗學校在課后服務中,引進了足球、國際象棋、樂高機器人等多個社團。“但還是有部分家長表態不參加,只要求孩子上作業輔導班。”崔建梅代表介紹,這個學期,學校社團的種類更加豐富,增加了擊劍、國畫、中國舞等,社團報名變得非常火爆,很多社團名額一秒搶光,而參加作業輔導班的孩子則大幅減少。
“課余生活的豐富,反而促使學生更加喜愛課堂學習。因為他們可以把課堂知識運用到課余興趣的發展中。”崔建梅代表認為,“全社會要齊心協力、共同參與,在加大宣傳力度、幫助家長轉變認識的同時,還要借助社會專業力量提高課外活動的多元性和實效性。”
“‘雙減’減的是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和家長過度的教育負擔,而不是減去學生的學習責任與家長的教育責任。‘雙減’引導的是家長和學生如何更科學地利用課余時間,讓孩子們健康、個性、全面成長。”在劉希婭代表看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都對如何更科學地進行家庭教育給出了明確指導,“依法帶娃”時代已來,家長們要主動學習、加強學習。
劉希婭代表建議,學生要做到“三多”——多運動、多閱讀、多思考,即課余時間加強鍛煉,多進行課外閱讀,多在實踐中感悟與思考。家長也要做到“三多”,即多學習、多溝通、多陪伴。補課減少了,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計劃課余生活,對孩子多鼓勵多信任多陪伴,讓孩子健康成長。(記者 楊颯 晉浩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