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把錢學森精神打造成“金名片”
一談起錢學森,侯廣峰就有說不完的故事。
侯廣峰是上海交通大學黨委組織部工作人員,已在該校工作多年,是學校錢學森精神傳承示范基地的負責人,也是“學風傳承行動”的參與者。
“錢老是上海交通大學1934屆校友,對我們來說,他不僅是‘兩彈一星’元勛、一位值得敬重的科學家,也是我們的學長、一個讓我們看得見腳步的人。”侯廣峰舉例說,2011年錢學森誕辰100周年時,經中央批準上海交通大學建成了以錢學森命名的國家級紀念館、博物館——“錢學森圖書館”。這座圖書館里收藏了大量與錢學森相關的文獻、照片、手稿、實物等,布設了大約3000平方米的展出場地,對校內師生和社會公眾開放。
“2011年開館的錢學森圖書館,已經成為研究錢學森思想和精神的重地,成為學風建設和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高地。上海交通大學‘學風傳承行動’的一個特色,就是打造了錢學森精神這張‘金名片’。”侯廣峰說。
演者觀者皆受教
10年前,原創話劇《錢學森》在上海交通大學首演,同年即獲得中國戲劇獎子獎——校園戲劇獎。話劇全劇由“序幕”“國難當頭”“畢業歌”“馮·卡門家的圣誕夜”“沖破黎明前的黑暗”“難忘的一夜”“尾聲”等7部分組成。劇情表現了錢學森赴美留學、毅然歸國、回國投身國防事業等重要歷史事件。《錢學森》也是國內校園“大師劇”的代表作之一。
“雖然這部劇首演是在2012年,但是它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影響力可沒有停留在2012年,這是一部‘常演常新’的話劇。”侯廣峰解釋說,學生劇團和專業劇組不同,每年都有大批學生演職人員畢業,人員更迭不斷發生,劇務工作屆屆相承。除了前臺的演員,參與話劇的還有后臺的燈光、舞美、服道化工作者等。《錢學森》走過10年,也由此影響了10余屆學生。侯廣峰用一句話總結這種模式,叫做“演者觀者皆受教”。
把錢學森“請進”融媒體
“除了展覽、話劇這些比較傳統的學風建設形式,上海交通大學是教育部首批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因此在融媒體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圍繞錢老的成長經歷、學習目標、責任擔當、精神追求以及教育思想等,制作了大批相關音視頻作品,力求打造一個立體傳播體系。在制作作品的時候,我們的基本思路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最大程度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風啟學林網站上,有多個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視頻作品,例如《傳承錢學森精神,探求錢學森之問》《堅守初心,航空救國》,以及《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侯廣峰介紹說,為了拉近作品和青年學生的距離,視頻內容突出了少年錢學森的形象,并且表現了兩代上海交通大學校友之間的“代際對話”。侯廣峰認為,這種形式可以贏得學生對錢學森精神的價值認同與情感認同。
“除了視頻,我們還有音頻節目。”侯廣峰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錢學森圖書館教育團隊在館藏文獻資料基礎上撰寫文案,音頻由講解員誦讀,專業團隊錄音制作。
學風建設見人、見物、見精神
“我們學校致力于打造一支學風建設和錢學森精神研究、傳承與宣傳的骨干隊伍。我們把科學家精神和學風建設結合起來,是在‘三位一體’的實踐當中完成的。”侯廣峰解讀說,所謂“三位一體”指的是見人、見物、見精神,分別代表挖掘典型案例、開發宣教課程、弘揚科學家精神。
在視頻作品《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當中,在話劇中扮演錢學森的學生、話劇團團長許左結合視頻和口述史講述了錢學森的學習目標、責任擔當和精神追求,為錢學森精神做了闡釋。上海交通大學有關部門把錢學森精神相關音視頻作品在各個新媒體平臺播送,從受眾學生當中尋找學風傳承行動的參與者。侯廣峰表示,有很多學生受錢學森精神影響與感召,自愿申請加入錢學森精神學生宣講團,為弘揚錢學森精神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孫明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