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看久久黄色一级片,人人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亚洲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向下扎根 向陽成長

2022年07月07日09:1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向下扎根 向陽成長

【踐行總書記回信精神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一場風沙,就‘刮走’幾個老師。”

這會是什么地方?

這話說的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常年“黃風嘯嘯石亂走”。地處偏遠,氣候惡劣,這里的學校一度人才流失嚴重。

2000年8月,河北保定學院15名畢業生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號召,帶著戶口到且末扎根任教,立時緩解了當地中學教師短缺的局面。

年復一年,胡楊樹的葉子綠了又黃,這些年輕人一直堅守在且末,用青春、用奉獻、用赤誠撐起一方蔭涼,守護當地孩子的求學之路。

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2014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回信強調:“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以你們為榜樣,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

深情囑托化作澎湃動力,鼓舞著青春兒女奔赴西部基層一線。向下扎根,向陽成長,全國高校紛紛以不同形式選派畢業生服務西部、筑夢邊疆,改寫了當地的發展面貌,也成就了新時代青年的無悔人生。

1、青春從來系家國

新學年馬上開始,初一年級7個班的班主任有6個還沒有著落。2000年春天,且末縣第二中學的校長段軍整日愁眉不展。

求賢若渴的新疆且末縣教育局到內地多所學校招聘人才,但應者寥寥。

“當他們來到保定學院時,正值學校向畢業生做了動員,號召大家報效國家,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建設。”保定學院黨委書記胡連利介紹,“結果,全校當天便有數百名畢業生報名,最后經過選拔,15名畢業生赴且末支教。”

先行者的身影,成為校園里獵獵招展的旗幟,拂動著每一名在校生的心靈。2002年,當西藏日喀則教育局來保定學院招聘教師時,同樣的一幕又出現了。

數百名學生爭先恐后,紛紛報名到雪域高原扎根奉獻。“最終有10名畢業生入選,到西藏日喀則教書。”胡連利說,22年來,保定學院共有300多名畢業生先后到新疆、西藏、重慶、貴州等西部基層一線工作。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保定學院的這些畢業生扎根西部大地,像一棵棵胡楊樹、一株株格桑花一樣,堅韌不拔、甘于吃苦、奮斗奉獻,為廣袤的土地帶去無盡的生命力。其中,許多人成為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多人多次獲評“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師”“三八紅旗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2014年,到西部工作的同學越來越多,大家就想一起向總書記匯報一下在西部教書的情況。”當時向總書記致信者之一、且末縣委黨校副校長楊廣興回憶道,“沒想到竟然收到了總書記的回信,大家都倍感振奮。”

愿把他鄉做故鄉,只因青春系家國。“作為基層教師,我們做著最平凡的工作,卻得到了總書記的肯定和鼓勵,極大堅定了我們繼續扎根西藏、教書育人的決心。”2002年進藏到日喀則南木林中學執教的岳剛說。

今天,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被鐫刻在保定學院最醒目處。“一批批學子在這里入學宣誓,從這里畢業出發。”胡連利說,“越來越多畢業生堅定選擇到西部扎根,與黨同心,與國同行,讓青春煥發出別樣精彩。”

2、“在基層讀懂中國”

上課鈴聲響了,青海省西寧市湟中一中,高高帥帥的郭魁星拿著書本走進課堂,50多個孩子開心地迎來心中的“男神”老師。

湟中海拔2600多米,即使7月上旬,一場雨過后氣溫就要降到10攝氏度以下,屋子里甚至要開電暖器。

作為清華大學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郭魁星和同學們在青海湟中支教已近一年。

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愛與殷切希望,全國高校的持續培養與支持,西部廣闊天地的成就與鍛造,正在成為一批批學子奔赴西部、扎根基層的集結號。

“早在1998年,清華大學就組建了研究生支教團。”清華大學團委書記余瀟瀟介紹,20多年來,共有392名研究生支教團志愿者前往青海、西藏、云南等地接力教育扶貧。2020年,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青海湟中分隊獲得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新歲芳梅樹,繁花四面同。在北京大學,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將目光投向廣闊的基層天地。2010年起,北京大學已有3000多名選調生奔赴基層一線,在城鎮鄉野書寫人生論文。2021年,北大各地選調生簽約人數創下新高,覆蓋全國各省區市。

北大畢業生去基層工作,是不是“大材小用”?“年輕人必須了解真實的中國。”作為寧夏首批選調生,北大中國語言文學系2013屆碩士畢業生、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委書記宗立冬給出了鏗鏘答案:“只有在基層讀懂中國、增長才干、收獲信任,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服務人民、奉獻祖國,是當代中國青年的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已成為越來越多大學生成長的行動指南。

3、人生因磨礪而出彩

“躲在角落里的星星也會發光,就像出生在貧窮地方的我們也可以發光。”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王民鄉王民中學,一名不善言辭的學生,在日記中寫下這樣的文字。

“沒有復旦大學支教老師的幫助,我一定會輟學,就不可能有現在的我了。”如今已是寧夏農林科學院固原分院助理研究員的王民中學畢業生邵千順感慨地說。

1999年起,復旦大學每年派出學生赴全國多地多所學校支教扶貧。王民中學是接受復旦學子支教年頭最長的學校,共有51名復旦學子在這里支教,改寫了不知多少貧瘠山坳里孩子的人生。

春風化雨,萬物新生。在且末,保定學院支教畢業生群體的堅守和付出,極大優化了當地的教育生態、社會生態。越來越多當地孩子進入大學深造,也有越來越多大學畢業生來到且末參與建設。

“支教工作者就像燃燈人,用心里的火,點亮夢想的燈。這是我們的幸福。”已成長為西藏南木林縣二中副校長的岳剛說。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到了青海之后,對總書記的回信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郭魁星說,“大學生只有真正走到田間地頭,在服務群眾、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人生追求才會磨礪得更堅定,對國家的熱愛才會更深沉。”

鮮衣怒馬少年時,不負韶華行且知。2019年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畢業生余漁拒絕了200萬元年薪的企業邀約,選擇到南疆最基層的崗位錘煉自己,出任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阿扎克鄉提堅村黨支部副書記。在他帶動下,提堅村迅速“旺”了起來,先后有22家企業入駐,解決了上千村民就近就業。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現已調任阿扎克鄉黨委副書記的余漁說,“生逢盛世,自當報效祖國。我堅信選擇基層就是選擇時代,選擇邊疆就是選擇祖國。”

(記者 羅旭 耿建擴)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