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學習困難”門診:“我沒想到這會是一種障礙”
近日,多家醫院開設的“學習困難”門診引發熱議。學習成績差、學習興趣低、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是困擾學生、家長的問題。現如今還有專門的大夫能治療這些問題?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學習困難?
10小時,37個孩子,37個家庭
晚上7點,最后一個來問診的媽媽帶著孩子離開,張麗麗才終于能休息一會。她調整了一下口罩,鼻梁上露出淺淺一道勒痕。
從早上8點開始,她已經工作10小時,接診了37個孩子。
中新網觀察到,張麗麗往往會先讓孩子單獨進診室,“寶貝先坐,和阿姨說說你暑假都去哪玩了?”聊聊興趣和作業,再拿出聽診器聽一聽心肺。
有的孩子活潑,坐下之后手指還止不住地在桌面上跳動;有的孩子靦腆,雙手背在身后交叉握著。無論說什么,張麗麗都會微微前傾,耐心聽完。
而后家長進來,眉頭緊皺的臉上都寫著同一個疑問:我的孩子怎么了?
他們和大夫交流最多的話題,無外乎作業寫不完、考試成績差、注意力不集中。這37個家庭都面臨著同一問題——學習困難。
根據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胡真、朱廣榮等人的論文《北京市自我報告學習困難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定義,學習困難是指一種或多種基本心理過程障礙,包括語言使用、說話、書寫等,使人在聽、讀、寫或數學計算等活動中表現出不完整的能力。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保健科在今年5月初開設了學習困難門診,在兒童心理健康領域工作多年的張麗麗任主治醫生。她說,學習困難范圍很廣,“這是一種綜合癥,有多動癥、情緒障礙、智力結構問題等多種癥狀表現。”
學習成績一直是父母最關注的問題,由此衍生出的競爭與焦慮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止北京,上海、武漢、南京等地也開設了學習困難門診。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不遠千里而來,希望在這一間小小的診室里,找到學習的密碼。
“我沒想到這會是一種障礙”
鮑盈拿著一個文件袋走進來,將一沓檢測結果攤開在張麗麗的面前。
“大夫您看,我感覺他有很明顯的讀寫障礙,筆在他手里好像有千斤重。”鮑盈語氣里是掩不住的焦急。
張麗麗看到,她的兒子今年9歲,智力水平測試達到121分,但專注力等方面此前測試數值較低,已服用相關藥物一年半。
鮑盈告訴中新網,一年級前,孩子就因為過于好動被暑期托管班退回來,上學后老師多次反映他注意力不集中、寫字困難。服藥后孩子專注力有改善,但依然很難讀寫文字。作業要求一個字寫四遍,兒子花半個小時還寫不好。
鮑盈疑惑,兒子從小在說話、學步等方面都比同齡人優秀太多,對編程和攝影興趣濃厚,怎么會出現讀寫困難,例如經常把字寫反、分不清形近字。從事文字創作的她坦言:“我真沒想到這會是一種障礙。”
張麗麗聽后,便詢問鮑盈孩子生產時如何、家族有無精神病史和父母童年的學習情況。
鮑盈回想起來,孩子的父親也曾有寫字問題,只能勉強寫自己的名字,簽名都盡量請別人代簽,“我以前以為他是開玩笑,現在才明白過來,他說過小時候也有這個問題,一寫字就頭疼。”
張麗麗說,學習困難常見于學齡期的孩子,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門診要首先進行智力水平、注意力缺陷等檢查,再看孩子的具體表現做診斷,“有的是神經發育有問題,有的是智力結構出現偏差,再有就是教育環境或者情緒問題。”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朱廣榮補充道:“學習困難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國內外研究還沒有明確其誘發原因。不過有研究發現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遺傳性。”
用藥就能變學霸?醫生建議多強化訓練
吳偉的兒子今年10歲,成績勉強及格,常常需要自己坐在一旁輔導。在做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量表測評之后,張麗麗綜合日常表現和測評結果,告訴他孩子神經發育可能存在問題,因而專注力不夠。
因為成績已經受到影響,她建議這對父母可以先嘗試藥物治療,但并不是短期就可見效,“這是個慢性的問題,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自愈,有的可能成年了還不行。一旦決定用藥干預,就是以年為單位。”
聽到要長期用藥,吳偉夫婦猶豫了。
“會上癮嗎?吃了藥成績就能改善嗎?”
“不會上癮,”張麗麗解釋道,用藥針對的是孩子專注力問題,并不是學習成績,“對于智力水平正常或偏高的孩子,專注力問題解決后成績就可以提升,而偏低的孩子會有進步,但可能沒那么理想。”
中新網了解到,針對學習困難,采取藥物治療的情況相對較少。而對于專注力不足,還可以通過行為訓練、時間管理等方式強化,同時保持一定運動量,用藥主要基于雙方的意愿。張麗麗說:“孩子重點是父母來管,病癥的治療與否要他們來決定。”
而如果解決了這些,還有其他障礙,那么孩子還是會有學習困難。比如鮑盈的孩子,在提升了專注力后,依然存在讀寫障礙。張麗麗提醒她:“專注力的問題要堅持吃藥,讀寫確實比較弱,但相信孩子也很努力了,要看到他其它的優勢。”
朱廣榮告訴中新網,目前國內對于學習困難的研究起步不久,針對讀寫等學習障礙還沒有公認有效的治療方案,但可以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得到改善。
“對于這類問題,家長要提高認識,早發現早矯治,因為孩子的神經是不斷發育的,具有可塑性。比如孩子數學不好,可以及早通過數字感的強化訓練,加強他對數字和數字含義的認知,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則要揚長避短,發揮其他學科的優勢。”(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劉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