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別讓自由“過了度”
即便已在一所基層醫院的行政崗位工作多年,但回憶起大學生活,李誠依然有著說不盡的遺憾。“當年,我的高考成績不理想,進入大學后,就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大一一年渾渾噩噩,完全處于‘放養’的狀態,導致自己失去了很多學習的時間。”用他的話說,“大一的頹廢,就是自己大學碌碌無為的一個縮影。”
大一很關鍵,是中學與大學階段銜接的重要節點。但這個年紀的大學生,也常因擔心“不夠自律”“無法適應”而變得患得患失,甚至陷入迷茫。“有些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好像變了一個人,不再是‘從前那個少年’,甚至變得自己都不認得自己了。”一位大學輔導員透露,“這些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環境寬松后,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丟掉了當初的那份干勁、沖勁、闖勁,從而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放養”的大一新生,究竟什么樣?如何才能不讓自由“過了度”,成為更好的自己?
1.大一新生的“無所適從”
在大一遭遇迷茫與彷徨的學生,不在少數。北京某高校在讀研究生林曉也曾是其中一員。“剛上大一,沒了父母的管教、學校的約束,我好像是‘斷了線的風箏’,每天沉迷于網絡與游戲中不能自拔。”當然,后果也是嚴重的,大一上半學期,林曉一下子掛了三門課。
“這種‘放養’現象,是指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感到‘無所適從’,出現了不適應大學生活和學習的消極狀態,可以將其歸結為就讀適應性問題。”蘇州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余慶認為,從表現來看,主要可分為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三個方面。其中學習適應性問題最為關鍵,具體表現是學習動機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自制力差等,部分新生受到“上了大學就很輕松”等認識誤區的影響,對大學學習的重要性、緊迫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存在應付心態。
“有的同學把宿舍當成自己唯一陣地,不到萬不得已不離開宿舍半步。他們晚上不睡,白天不起,作息混亂,‘生活眩暈’,在宿舍里沒日沒夜地打游戲、刷劇,逃課、曠課成為‘家常便飯’;他們吃飯很少去校園食堂,點外賣、吃泡面成為‘日常操作’。”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公共管理學院輔導員張杰舉例表示,還有的同學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淺嘗輒止,知識不入腦,總是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他們對本專業領域的學術研究不了解,遇到稍微專業一點的問題就“一問三不知”;他們沒有掌握系統完整的知識,只想著怎么應付過考試,口中高喊著“60分萬歲”。
“有一些新生像迷路的‘鯨魚’。”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講師吳秋翔這樣比喻,這類學生無法適應寬松自由的大學生活,他們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不知道該如何度過大學時光,一切處在迷茫之中,或漫無目的地消磨時間,或遇到問題擱淺等待。“此外,還有一類新生像橫沖直撞的‘犀牛’。他們通常對大學生活有很高期待,設定過多目標,但又缺乏行之有效的個人規劃,在前進道路上橫沖直撞,傷人傷己。”
2.高中與大學的銜接不暢
大一新生為何會不適應大學生活?根源何在?
“這其實反映出高中與大學學段銜接的不暢。”余慶分析,從外部環境來說,大學學習內容和方式與高中階段有著很大差別。“學習方式從原先的強制轉變為自主,評價方式從原先的紙筆測試為主導轉變為探究性、過程性的綜合評價。由于高中教育過分關注升學,導致部分新生在離開父母和老師管束之后,難以在學習自主性、時間管理等方面實現自律,無法適應大學的學習要求。”
他還從學生生活和社交環境方面進行了分析。余慶表示,大學生的生活圈和交往對象較高中有了較大拓展,不僅需要生活自理,還要應對交往對象多元化、文化差異、城鄉差異等情況。“有些學生在心理發展、情緒控制等方面缺乏足夠適應能力,而現有的高校教育并未充分考慮到這方面的特殊需求,使少數學生在離開家庭的全方位支持后,容易出現隨波逐流的‘放養’現象。”
“失落感、挫敗感帶來的自我懷疑也是原因之一。”張杰提醒,有些學生一直都是“佼佼者”,但進入大學后,發現身邊同學似乎在各方面都比自己優秀,于是便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沼,由此產生的自我懷疑甚至自我放棄,最終會導致“破罐子破摔”的局面。
3.讓新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何讓新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高校要構建完整的大學生學習支持系統,積極關注新生的學習適應、心理情感適應等問題,開設相應的專業導論課、心理團輔課,幫助新生了解大學學習方式的基本要求,及時處理新生的心理及人際交往適應問題,并選用經驗豐富、認真負責的專業基礎課教師,以有效的師生互動強化專業認同,幫助學生盡快適應自主學習。高中可增設與大學銜接的職業生涯規劃課,加強學生發展指導與學業支持,幫助高中生了解專業,使高中生在志愿填報時更有針對性,提升專業滿意度和認同感。”余慶說。
張杰認為,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情況進行職業規劃至關重要。利用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幫助學生全面分析自身優劣勢和社會環境,學會把長期目標合理分解成多個短期目標,從而形成對大學生活和未來發展較清晰的規劃。“要構建科學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將職涯規劃教育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針對不同年級明確目標突出重點,新生期注重職業生涯認知和規劃,低中年級重技能培養,高年級重就業指導。”
吳秋翔則從學生視角出發分享自己的思考。“剛進大學,學生要接受自己的迷茫,給自己留一段‘試錯期’,嘗試不同的發展機會,認真分析每一次嘗試后的經驗與教訓,加深對自己內心與興趣的了解,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立思考。”
“在摸索中聚焦目標、確定計劃并付諸實踐。”吳秋翔說:“在不斷試錯過程中,你也會更加了解自己的內心,進而圍繞學習主業,制定長、短期發展計劃,大膽且堅定地去實施。當然,千萬記得要為自己的生活留出空白,允許變的空間,不為夢想設限。”(記者 晉浩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