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協同”水平 決定幼教質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這是對新時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形成廣泛教育共識和協同行動、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學前教育階段,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最主要的兩大環境,而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幼兒影響更大、更深遠。從一定意義上說,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教育水平和家園協同共育的程度。
近年來,各級教育部門高度重視、積極推進家園協同育人工作,絕大多數幼兒園成立了家長學校和家長委員會,建立了多種形式的家園互動交流平臺,家園協同育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筆者調查了解的情況看,家園協同育人還存在著諸多形式化問題,主要是家園協同深度不夠,還沒有形成合力,實效性有待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園協同意愿不強、協同地位不平等、保障機制不健全等因素,但究其根本,應是家長與幼兒園之間存在的諸多理念差異和認知沖突。
家庭和幼兒園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往往會導致家長與教師之間難以形成統一的教育目標,造成幼兒園的教育成效不僅很難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延續和拓展,甚至還會被消減。筆者認為,幼兒園作為專業教育機構,有責任在協同育人機制中發揮牽頭、引導作用。
一是講清楚學前教育的家庭責任,著力轉變部分家長“教育是幼兒園的事,家庭只負責養育”等錯誤觀念。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有研究表明,在幼兒時期,對兒童身心發展影響最大的是家庭。但通過筆者的調查了解,多數家長存在著對家庭教育重視不夠、責任認識不清、方法不科學等問題,諸如重養輕教、溺愛、過高期望等等。2021年10月頒布的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規定了家庭教育的責任,全國婦聯、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的《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21—2025年)》對強化家庭教育指導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有關法律文件明確提出了中小學、幼兒園在強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提高家長教育理念等方面的責任。幼兒園應切實擔負起責任,通過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家長教育培訓,教育引導廣大家長全面科學認識家庭教育的意義和責任內涵,樹立科學的育兒理念和方法,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培養幼兒良好的思想、品行和習慣,構建孩子完整的人格,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是講清楚游戲在兒童身心發展中的獨特價值,著力轉變部分家長“知識本位”等思想觀念。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珍視幼兒游戲活動的獨特價值。”大量科學研究表明,游戲最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認知水平和活動能力。在游戲中,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究、認識周圍世界,形成和發展著各方面的興趣和能力。“安吉游戲”(即由安吉縣幼兒園率先探索的以游戲為基礎的學前教育模式)的成功實踐,生動證明了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中的獨特價值,而此類模式的推廣,伴隨著家長思想的轉變過程,從開始的質疑、觀望到后來的堅定支持、合作共育。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健康成長,是學前教育區別于其他教育的重要標志。深化家園合作共育,必須向家長講清楚幼兒園為什么要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講清楚游戲和生活在兒童身心發展中的獨特價值,使家長在思想和行動上支持、配合幼兒園全面實施科學保教,強化家園教育功能的互補性和教育目標的一致性,給幼兒創造更加符合其身心發展特點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三是講清楚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危害性,著力轉變部分家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錯誤觀念。目前,學界對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危害性及其成因已有較多研究,各級教育部門也加大了對學前教育“小學化”的治理力度,但收效并不十分明顯。其中,除了部分幼兒教師專業性不強外,很大原因是相當一部分家長的“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錯誤觀念不同程度地左右著家長們的思維,以致一些幼兒園為迎合家長需要實施“小學化”知識培訓,把學前教育辦成了“提前教育”。近年來,一些優質幼兒園大班孩子流失現象比較嚴重,這些孩子基本上都到了校外培訓機構接受“學前班”培訓,“雙減”背景下,一些家長仍然想方設法超前對幼兒開展“小學化”教育。所以,解決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首先要解決家長的思想認識問題。應通過家長培訓等形式,講清楚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危害性,著力解決部分家長超前“搶跑”等思想認識問題。有小學教師提出,在學前階段,寧可讓家長什么都不做,也千萬不要對孩子進行“小學化”培訓,這樣做不僅對孩子傷害大,還擾亂了小學正常的教育秩序,影響了育人生態。
四是講清楚幼小科學銜接的零起點教學政策,著力轉變部分家長“怕上小學跟不上”等觀念,緩解其壓力和焦慮。幼小銜接是幼兒從幼兒園到小學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幼兒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經常有家長問:“幼兒園不教文化課,上小學跟不上怎么辦?”這代表了絕大多數家長的心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長的壓力和教育焦慮。長期以來,小學一年級課程比較難、教學進度比較快,是造成學前教育“小學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幼小銜接坡度過“陡”,使得一些家長和幼兒園被動卷入了“小學化”的旋渦。《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小學起始年級必須按國家課程標準堅持零起點教學”,2021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和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對做好幼兒園的入學準備教育和小學的入學適應教育做出了詳盡部署和安排,從2022年秋季入學起,所有幼兒園和小學已全面實施幼小銜接工作,全面實現小學零起點教學,特別是在小學一年級上學期將設置幼小銜接過渡期,采取游戲化、生活化等方式,科學調整課程內容,合理安排內容梯度,放慢教學進度,減緩銜接坡度,切實把銜接的“陡坡”變成“緩坡”。
五是講清楚新時代中高考綜合改革的發展趨勢和未來社會發展對人才的真實需求,著力轉變部分家長的“應試教育”觀念。長期以來,在基礎教育實踐領域存在著偏離黨的教育方針、“應試教育”傾向大行其道等問題,形成了唯分數、唯升學的頑瘴痼疾。這種頑瘴痼疾已不同程度地延伸和滲透到了學前教育領域,造成了嚴重的教育內卷。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大力推進新高考綜合改革,素質教育取得了重大成效。但仍有不少家長認為,高考改革不管怎么改,最終錄取還得看分數,所以從幼兒園起,就應該追求“考高分”。各級教育部門和幼兒園應組織專業力量,全面系統地向家長講清楚當前新高考綜合改革的重大變化,講清楚新的中高考改革的命題更加注重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和必備知識的考查,更加注重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的考查,講清楚新的中高考改革對基礎教育教學和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指揮棒”和引領作用,講清楚未來中高考改革的發展趨勢和社會發展對創新人才培養的新需求,講清楚單純靠死記硬背和強化訓練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中高考改革的需要和未來人才培養規格的需求,切實轉變家長的“應試教育”觀念。
(作者:竇 嵐,系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系主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