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總結了我國建設教育強國的進展和成就,分析面臨的形勢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圍繞我國建設什么樣的教育強國、怎樣建設教育強國這一重大課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和全面系統的部署,明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目標,指出“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作為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和要求,為我國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大力提升高等教育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路徑遵循。
高等教育的龍頭地位,是教育體系結構和不同教育類別的職能分工所決定的。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結構,盡管可以從學前教育直至老年教育,形成一個種類多樣的組合架構,但主體還是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統稱國民教育三大組成部分,分別代表了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教育重心,同時也劃分出不同層級教育的目標追求。基礎教育重在知識傳授,職業教育側重技能提升,高等教育則指向智能創造。高等教育既是對基礎教育(包括一定層面上的職業教育)的承接與延續,又是在高端平臺上對教育目標和教育成果的抬高與提升。高等教育以本科教育為基礎,同時向研究生教育拓展強化,承載著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性能力人才的職責使命。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龍頭是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是當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科技人才競爭態勢所決定的。承續農業種植、工業制造的社會發展階段,當代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時代,科學技術水平和人才創造效能已成為推進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成為一個國家形成競爭優勢和經濟社會發展動能的決定性力量。創新人才從哪里來?主要是從高等教育的培養塑造中來,從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中來。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一個國家要想走在發展前列,必須在教育事業上下足力氣,尤其要在高等教育事業上下足力氣。作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結合點,高等教育可謂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是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的樞紐站。放眼全球,任何一個教育強國都是高等教育強國。高等教育強了,經濟社會發展就有堅固支撐,科技人才競爭就有充足底氣。
立足龍頭地位,發揮龍頭作用,高等教育應勇于擔當、勇挑重任,肩負起時代責任與歷史使命。
一是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高層級創新創造人才。強教必先強師。高等教育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使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扎實學識、潛心教書育人;建立健全完備制度,形成以培養優秀人才數量和質量為評價標準的科學體制,完善教師以教為業、以育為本、以三尺講臺為人生舞臺的有效機制;堅持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師生同向合力,聯袂發展提升,造就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造就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高等教育尤其需要在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面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把龍頭作用發揮好。
二是要致力于科研水平提升,拿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成果。當前,我國教育已由規模擴張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等教育應在提高質量、突出特色、聚焦突破、實現內涵式發展方面狠下功夫。縱觀世界,盡管大學職能由一到多,但及至今日,高水平的大學仍是以抓好教學、做好科研為根基。只有大力提升教學能力、大力提高科研水平,高質量人才培養才能落到實處。高等教育應錨定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目標,強化優勢學科建設,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科研創新,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要緊盯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動態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學科設置,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
三是要深化改革創新激發內在活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實現我國高等教育由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的系統性躍升和質變,需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制約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觀念束縛和體制機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政府部門和社會要為高校改革創新提供政策環境和輿論支持,高校自身更要增強主動性和能動性,在突出特色、辦出風格、形成優勢、敢為人先方面勇闖勇試、獨辟蹊徑,走出一條既合乎世界高等教育一般規律又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唯其如此,我國高等教育才能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才能以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創新和發展進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經驗、發出中國聲音,增強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作者:商志曉,系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山東師范大學原黨委書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