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以大思政課匯聚育人能量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每一個拼搏的日子都閃閃發光,每一段難忘的記憶都倍加溫暖。希望同學們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今年畢業季,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在2023年畢業典禮上,給全體畢業生上了一堂精彩的畢業思政課。
近年來,江南大學積極構建大格局組織管理體系,發揮大平臺實踐育人優勢,夯實大先生協同育人合力,匯聚起培育堪當民族復興重任時代新人的磅礴力量。
江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倪松濤告訴記者,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范創建,培育實施“十大育人”精品項目,切實將大思政課建設緊密融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江南大學堅持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鼓勵學生走進鄉村、社區、企業,注重激活專業實踐、志愿服務、社會服務中的思政元素,讓學生在親歷實踐中增長知識才干、厚植家國情懷。7月4日,學校舉行“強國有我 青春有為”2023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出征暨實踐第一課開課儀式。隨后,千余個社會實踐團、兩萬多名學生奔赴新疆、貴州、廣東、浙江等地鄉村開展實踐活動,學生們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體悟新時代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學校堅持開門辦思政課,搭建了“江南大講堂”“藝術課堂”“書香校園”“高雅藝術進校園”等大思政教育平臺,創辦了入選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的“寶哥說”“后勤學校”等,獲批2023年江蘇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示范項目。學校著力用好無錫市文明實踐中心、太華山新四軍和蘇南抗日根據地紀念館、西渚鎮白塔村等基地,將思政課堂搬到國情調研、鄉村振興、文化文明等“第一線”,打造“行走的思政課”“田野上的思政課”,拓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厚度與廣度,在實踐教學中鑄魂育人。
“無論在講臺上、生活中,還是參加社會活動,我始終感恩國家感恩黨,并把‘懂得感恩’這一感悟傳遞給莘莘學子”——這是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徐玉生從教30余年的深情感言。
徐玉生的課堂以講故事實現講道理,以擺事實支撐講故事,用鮮活的教學語言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今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徐玉生牽頭申報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啟拓”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獲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這是30余年教學積累孕育出的思政“金課”,更是江南大學廣大教職員工不斷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探索成果之一。
講好大思政課不但要依靠思政課教師,還需激發其他育人力量共同參與、發揮優勢。江南大學充分調動各專業教師主動性積極性,實施課程思政建設“八個一”行動,立項建設校級課程思政專項教改項目30項、示范專業30個、示范課63門、教學團隊25個,充分挖掘并發揮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潛能。此外,學校打造“一站式”學生社區、“輔導工作室”、“教師育人工作室”等育人載體,在發揮好輔導員、班主任等力量的同時,還注重引進優秀校友、道德模范、勞模工匠等,共同參與到大思政課建設中。
(記者 蘇雁 通訊員 梁建 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