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怎么過?我們用青春作答”系列報道——
走進鄉村一線!清華學子寒假社會實踐聚焦基層治理
在清晨的熹光中趕路前行,在深夜的月色中伏案總結;在凜冽的寒風中體會基層之辛勞,在漫天的大雪中感受中原之美……今年寒假,清華大學“豫見清年”水利系-五道口金融學院寒假赴河南實踐支隊前往河南新鄉、鄭州和南陽三地開展了為期5天的社會實踐,學習基層一線的鄉村治理經驗。
文化引領,凝聚基層向心力
圖為實踐支隊參觀東大陽堤村。張如九 攝
初入新鄉縣翟坡鎮東大陽堤村,實踐支隊走在寬闊的柏油馬路上,映入眼簾的是兩側溫馨典雅的建筑,以及各式各樣的文明標語和指示牌。從一個貧困落后村發展到如今的“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在鄉村振興的賦能下,東大陽堤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化建設在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東大陽堤村遵循‘每月一主題,月月有活動’的理念,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主要陣地,定期開展好婆婆、好媳婦、星級文明戶等評比活動,組建了軍鼓隊、大鼓隊、秧歌隊、廣場舞隊、合唱團等文藝隊伍,在全村范圍內形成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東大陽堤村黨支部書記陳來勝分享了當地的治理舉措。
“我們感受到了東大陽堤村非常濃厚的文化氛圍,以及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通過本次參觀,我們也將繼續思考如何通過文化建設,進一步提升村民生產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村民對本村的認同感、歸屬感,凝聚基層治理的向心力。”實踐支隊成員盧昊禹談到。
“之鳳說和團”,河南本土特色的“楓橋經驗”
“近年來,我們打造了本土特色的‘之鳳說和團’,也能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明山廟村支書婁延強自豪地說,“依據本村歷史名人劉之鳳的事跡,推選群眾里德高望重的代表參與到‘之鳳說和團’里,來解決群眾之間可能出現的糾紛,咱們村也成為了河南省‘楓橋經驗’先進典型村。”
在“之鳳說和團”調解室里,每周末專職調解員值班,群眾遇到大事小情都可以來調解。目前,“之鳳說和團”共有村內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各類鄉賢能人14人,充分發揮著法治宣傳員、矛盾調解員等作用。
“咱們基層干部和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針對基層工作面臨的種種挑戰,總能因地制宜找到適合本土的經驗方法,還往往很管用。”實踐支隊成員付翔永感嘆道。
在明山廟村,實踐團的同學們還參觀了博學院、蔬菜水果大棚等,更深入理解基層村鎮治理工作的策略與方法,體會明山廟村“明理誠信,德重如山”的特色文化。
引進人才,打造“引進+培養+服務”全鏈條體系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實踐支隊懷揣著對《陋室銘》中諸葛草廬的憧憬,來到了南陽市內鄉縣大橋鄉。這里是三國時期卓越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故鄉,近年來,當地也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工作理念,突顯人才強縣的戰略地位。
“因省審計廳在內鄉縣駐村幫扶的緣故,我一參加工作就來到了內鄉,這里也是我的福地。”清華大學水利系2022屆博士生李世俊向實踐支隊成員們介紹,“這里對人才的重視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在畢業之后選擇回到這里,來基層工作。”
內鄉縣大橋鄉鄉長楊申在交流中也分享了自己畢業后來到大橋鄉工作的初心。“南陽市非常注重人才,出臺了‘諸葛英才’計劃,內鄉縣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從高考清北人數飆升,到選調生人數的增加,再到依托上市公司引進人才……內鄉縣的人才引進計劃不斷落實,人才培養體系逐漸完善。”楊申表示。
“從內鄉的經驗中我們學習到,優秀人才對于各地的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都有重要的意義。作為青年學子,我們也將努力學習,增強自身的本領才干,畢業后將更多青春力量揮灑在祖國需要的大地上。”支隊成員楊麒麟表示。(李玥雨、楊麒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