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看久久黄色一级片,人人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亚洲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研學:在探索中獲得學的樂趣

2024年02月27日08:1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研學:在探索中獲得學的樂趣

新年伊始,從廣西南寧赴東北研學旅游的11名“小砂糖橘”的爆火,讓研學直接“火”出圈。網民“云護娃”看著“小砂糖橘”們在雪地上撒歡,在“中國最北哨位”唱國歌,在列車上搟皮兒、包餃子;走進哈爾濱工業大學,走進“冰雪演播室”,聽大學老師講解冰的保存,嘗試冰雕制作……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局限于課本,走入大千世界。寒假假期,孩子們或北上,或南下,開啟一場場研學之旅。熱熱鬧鬧、開開心心,是否真正在探索中獲得了學習的樂趣?研學會給他們的成長帶來怎樣的不同感受?

1.研學,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小就對搭建充滿熱情的我,曾一次次驚嘆于視頻中那些偉大建筑的壯麗——金碧輝煌的故宮,雕梁畫棟的頤和園,氣勢恢宏的鳥巢……這次,我終于有了近距離感受這些建筑之美的機會。”期末考試結束的第二天,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第二實驗學校的周浩天就和同學們來到北京,開啟了他們的研學之旅。

研學,對他們來說,已成為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2017年寒假開展研學活動至今,該校學生的研學足跡已踏遍大江南北,絲綢之路、故宮博物院、茶馬古道、東江水系……甚至走出國門,前往新加坡開展STEM課程學習。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發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一些地方政府出臺相關文件,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要求各校抓好研學旅行工作試點,加強研學旅行隊伍建設,健全研學旅行經費籌措機制,發布中小學研學旅行基地(營地)認定規范、課程設置規范、組織實施規范、評價規范等。

生活即教材,世界即課堂。研學活動從有限的課堂和學校時空延伸到教育的全時空、全過程。在長沙泰禹小學,研學時間從每周一課時延伸到課后、節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期間。每個班都成立了若干個“學習共同體”,學生輪流擔任組長,策劃、設計、組織周末或者節假日的研學活動,每個組都可以自由聘請一位學科老師或者校外輔導員作為研學“顧問”,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家門口的研學。

“研學活動是每學期學生印象最深的事情,低年級的孩子也很期待自己未來的研學活動。”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大興學校黨總支書記付偉憑告訴記者。在研學活動中,孩子們學會交流與溝通,試著合作和互相幫助,增強創新和創造能力,增進了彼此的感情,提升文化理解能力,這正是國際上公認的5C核心素養——文化理解與傳承(Culture Competency)、審辯思維(Critical Thinking)、創新(Creativity)、溝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更重要的是,以腳步丈量對祖國的擔當與責任,用體察形成對世界的了解與包容。

付偉憑介紹,學校研學課程體系包括:愛國主義研學課程、科普研學課程、人文歷史課程、綜合實踐研學課程。分年級制定活動方案,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會以“自然篇”“農業篇”和“城市篇”等為主題開展實踐活動。在中學階段,會有一些主題性的研學項目,比如:徽派文化主題研學、海洋文化主題研學、冰雪文化主題研學、游牧文化主題研學等。

同時,學校把身邊的資源開發成研學活動。清華附中大興學校在北京市大興區,念壇濕地公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其“幽州臺歌”處為古幽州臺舊址;中華耕織文化園園區豐富的館藏訴說著農業大國的古往今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充分融合了北京中軸線的悠久歷史和現代化的發展理念。學生在研學中親身體會到了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見識到中國建筑的宏偉壯觀。由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體會中國發展創造的奇跡,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民族團結意識,真正踐行“社會即學校”的教育理念。

2.研學之“學”是主動探究、積極建構的過程

“修建故宮所用的石頭是如何開采和運輸的?”

“為什么當時的建筑主料是木頭而不是石頭?”

“為什么故宮里會有鹿?除了鹿,故宮里還有別的動物嗎?”

早在研學出發前,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第二實驗學校的學生們就通過建筑先導課和主題閱讀先導課對研學的內容提前做了準備。因此,學生們會帶著問題啟程。

研學不同于單純游玩。“白天看,晚上討論。研學重在研究教學,而不是走馬觀花地去看看。”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第二實驗學校校長唐曉勇告訴記者,研學課程與統整項目課程的深度聯結,也是學生把知識“放回”真實世界的“助推器”。

在長沙泰禹小學副校長彭瑤看來,研學是以“研”為重點,以“學”為目的,以“行”為方式的活動,比單純游玩有更立體的學習目標、更豐盈的活動內容和更適切的研學規劃。“我們會最大程度地讓學生在前置課程中預習了解,提出問題,然后帶著自己的‘困惑’去研學,避免‘被研學’。”

泰禹小學“頌春光·尋訪長沙溫度”的學前預思單中,學生提出了問題:祖國新時代的偉大變革有哪些?為什么說祖國實現共同富裕等偉大成就源自黨的正確領導和人民的艱苦奮斗?研學中,學生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分成了長沙夜市經濟調查組、長沙軌道交通研究組、長沙米粉市場組等開展研學。在坡子街、五一路做調研,探索網紅長沙的夜市文化;在長沙高鐵南站、地鐵軌道交通集團進行跟崗、采訪,感受每一個普通勞動者的付出與辛勞;跟隨大眾點評網排名第一的米粉店老板進貨、炒碼、開早市……在親身體驗中感受為實現共同富裕而進行的奮斗,感受城市有序運轉的背后是一個又一個平凡百姓在默默奉獻。研學結束,學生紛紛在學后拓思單上寫下自己的思考與分析,通過隊活動課、研學日記展等方式進行總結性學習。

研學既不能“只旅不學”,也不能“只學不旅”。《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提出,各中小學要結合當地實際,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

打開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第二實驗學校這次北京專題研學的手冊,記者看到在課程安排一欄里,不僅有開啟北京世遺研學之旅的“行中課”,還有“行前課”“行后課”。學生們被分為世遺保護分隊、世遺調研分隊、世遺創意分隊、世遺新聞分隊,分隊里有各自的組長、拍攝官、發現官、采訪官、書記官,各負其責,有的要拍攝圖片,有的要觀察、發現與學習任務相關的事物,有的要采訪專家、游客,有的要快速記錄調研信息,以此來共同完成研學活動任務。

“各地要建立健全中小學生參加研學旅行的評價機制,把中小學組織學生參加研學旅行的情況和成效作為學校綜合考評體系的重要內容。”這是《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提到的。“我們參照研學任務卡、研學日記等對學生研學效果進行評價,每一級的課程任務,又對應不同的星級評價標準。因之,研學過程中‘學’不再是盲目感知、被動接受的活動,而成了一個主動探究、積極建構的過程。”彭瑤表示。

“研學其實是一種研究性學習,需要用眼睛看,用大腦去思考,讓兒童在真實世界中去合作探究,去發現。學校學的知識是靜態的,當它在真實世界中被活化,孩子面向未來的關鍵能力、核心素養就在這種浸潤式的學習過程中得到了發展。”唐曉勇認為。

在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第二實驗學校的這次研學活動中,老師引導學生做對比觀察,將故宮的金碧輝煌與天壇的寧靜祥和做對比,思考建筑風格不同帶來的藝術感受差異;將故宮的精巧園林與頤和園的借景造林做對比,從“園林主人賞園”和“古代工匠學藝”兩種角色來觀察、體會園林的建造技藝之高超;將古建筑與現代建筑鳥巢、水立方做對比,鼓勵學生辯證思考。

3.“行走的課堂”需要支持和指導

每年7月份,清華附中教育集團會組織初二和高二同學參加庫布齊沙漠的入境教育主題研學活動。徒步穿越沙漠,共計36公里,這對于學生和學校的帶隊老師來說都是一種挑戰,較容易產生安全隱患。

“我們加大了團隊的保障力度,包括緊急救援的醫療團隊,沙漠中的物資補給團隊,帶領學生進行徒步穿越的戶外拓展教練團隊。130人左右的團隊,有50人左右的后勤團隊來支持,而且做了提前踩線,比如從沙漠最深處開車去到最近的醫院需要多少時間,根據徒步距離,大概多遠設置一個補給點,收容車怎么去接駁等等,都做了周詳的準備。”付偉憑告訴記者。

每位老師都明白,即使安全保障方案做得很充分、給出行學生上好旅游意外險、行前開展針對學生以及家長的安全教育工作,也難免會在活動過程中遇到一些突發問題。

“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出行、食宿、活動過程監控,根據現實情況及時做出調整,同時靈活采取自我管理、小組管理、模塊化管理等方式。”付偉憑說,因之,每一次庫布齊入境教育主題研學都能順利開展,給孩子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2023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加強勞動實踐、校外活動、研學實踐、科普教育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家長學校、服務站點建設,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研學實踐位列其中。

“目前研學開展最大的困難是經費開支、活動審批。上級部門對于公辦小學的收費項目有非常完善的監管制度,家長和社會對于亂收費問題關注度也很高。因此,在挖掘研學資源時,學校以免費、公益為前提,如何在此基礎上促進研學的多樣發展,值得深入思考。”彭瑤表示。

“知識是對自然和社會進行觀察、實踐得出的結論,對于學生而言,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更有利于創新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研學課程打破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與書本之間的屏障,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式。”付偉憑表示,研學課程的開發對一所學校的整體水平而言是一件有挑戰的事情,需要匯聚各方力量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開發和實施。

(記者 靳曉燕)

(責編:李昉、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