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看久久黄色一级片,人人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亚洲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職教出海”,各顯神通

2024年04月11日08:3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職教出海”,各顯神通

2024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奔向下一個金色十年的開局之年。我國職業教育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正闊步走向世界舞臺。以國家“雙高計劃”建設院校為代表的一批優質職業院校瞄準外向型行業企業,努力探索與企業“走出去”相適應的跨境辦學模式,鄭和學院、絲路學院、詹天佑學院等一批“職教出海”新項目成為亮點,描繪了職業教育“教隨產出、產教同行”的新畫卷。

職業教育探索“品牌化”出海

職業教育“走出去”辦學是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鐵路、公路、電力、港口、通信等產業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走出國門,開始在全球各地承接對外工程項目。我國行業企業走出去,首要面臨的是合作國勞動力普遍技能水平低等人力資源供給問題。職業教育作為對接產業最密切、服務經濟最直接的教育類型,以“出海”為契機服務“走出去”企業,在人才培養、師資培訓、技能培訓、標準輸出、人文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高職院校在國(境)外開辦學校323所,開辦專業452個,在校生3.1萬人,專任教師赴國(境)外指導和開展培訓超過26.8萬人日。

“職教出海”連點成面,形成規模,打出品牌。

作為“職教出海”多樣化探索的創新成果,鄭和學院、絲路學院等一批境外辦學項目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落地生根、蓬勃發展,使職業教育“走出去”實踐更加豐富、立體、全面。這些項目作為中國“職教出海”品牌建設的重要載體,與魯班工坊異曲同工,或以我國先賢人物作為命名,通過不同人物各自代表的技能特質或人物精神品格,彰顯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如鄭和學院、詹天佑學院、大禹學院、畢昇工坊等;或是將我國地方獨有的絲路文化遺存作為命名的重要因素,以傳播絲路精神,如福建的“海絲學院”、浙江的“絲路學院”等。福建和浙江都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兩省利用沿海區位優勢以及發達的職業教育優勢,充分發揮“絲路”品牌價值,通過“海絲學院”“絲路學院”整合省內職業院校境內外辦學資源,構建學校、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協同舉辦和經營的管理運行模式,重點服務省內共建“一帶一路”的“走出去”企業,培養了解中國企業標準、具備專業技能的高素質本土化人才。福建省更是以僑為橋,建立“政僑企校”合作機制,助力區域制造走向國際市場。目前已有39所“絲路學院”和15所“海絲學院”在盧旺達、老撾、緬甸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順利運行,不斷擦亮具有鮮明省域特色的“職教出海”品牌。

區別于魯班工坊標準化的辦學模式,這些新涌現的境外辦學項目更傾向于遵循“因地制宜”原則,服務靶向更為精準,能夠更好地與目標國語境連接,同當地本土文化融合在一起。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在印尼三寶壟設立的“鄭和學院”就是一個案例。江蘇是六百多年前鄭和下西洋的起錨地,鄭和七次下西洋,其中多次到訪印尼,三寶壟就是以鄭和命名的印尼城市,那里至今還留存著鄭和的遺跡,流傳著關于鄭和的傳說。借助“鄭和學院”品牌的落地,職業教育以民間認同的交往方式,使中國海洋文化、商貿文化與在地文化相互呼應。這種由本土化語境生發出的連接,不僅能快速拉近兩地民眾的心理距離,也能更好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多模式共建新絲路上的“技術驛站”

“職教出海”以“技術”為紐帶,為合作國開展技術技能人才的學歷教育和專業技術培訓等。“職教出海”模式靈活多樣,主要通過“校—企、校—校、政—校—企”三類合作方式開展,三種類型各具特征又彼此聯系,共同之處在于緊貼合作國國情民情,通過多元協同、共建共享,為當地百姓帶去優質的教育、實用的技術和更多就業機會。盡管項目資金投入不多,個體規模也不大,但勝在點多面廣,可直接惠及民生,為提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民眾獲得感、幸福感發揮了重要作用,樹立了中國職業教育良好的國際形象。

校企合作是“職教出海”最常見的辦學模式,由職業院校、中資企業共同在國(境)外合作辦學,有的是直接在海外建立職業院校,也有的是對中國企業的海外培訓中心進行托管。職業院校在其中充分發揮“中文+技能”優勢,為企業培養具有熟練技能、中國技術和裝備標準,且懂漢語、中國企業管理文化的當地雇員隊伍。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與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共建的馬來西亞“高鐵工坊”,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與江蘇海投公司共建的阿聯酋“鄭和學院”,積極推進中國標準走出去,通過開發職業規范標準、設備使用維護標準、項目化培訓包、多語種立體化教材等,成為企業當地專門人才培養培訓的“蓄水池”。

校校合作主要由國內職業院校尋找辦學特色相似的境外優質學校共建海外基地,專業布局體現中國產業與技術在新能源、高鐵、水電等領域的優勢地位。合作領域包括人才培養、師生互換、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側重通用技術技能人才的聯合培養。中方院校負責輸出中國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包括專業標準、核心課程標準、教學模式以及師資補給等,幫助外方院校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外方院校則提供教學場所、教儀設備。校校合作也會有企業參與,主要在實驗實訓方面開展合作。目前,校校合作實體主要以外方院校辦學資源為基礎,是一種經濟、高效又快捷的“出海”方式。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先后在贊比亞、南非、泰國和埃塞俄比亞成立的四所“大禹學院”,鄭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與菲律賓理工大學共建的“詹天佑學院”等,均是通過校校合作模式運行,有效推進了合作國本土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

政校企合作以我國援建項目為紐帶,借助我國政府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政府間的戰略合作實現落地。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盧旺達穆桑澤國際學院是浙江省首批“絲路學院”,學校主動對接商務部教育援外“交鑰匙工程”——盧旺達穆桑澤職業技術學院,與盧旺達教育部戰略合作成立盧旺達穆桑澤國際學院,進而攜手中國商城集團、華為等在盧中資企業合作開展人才培養,探索建立了政府、行企、學校戰略需求同向的“協同出海”新模式,培養了一批懂漢語、擅技能的非洲國家技能人才。

行穩致遠打造“職教出海”金名片

職業院校主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大局,在“教隨產出”過程中發揮獨特優勢、取得矚目成就、積累豐富經驗,為提升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提供了鮮活案例和有效樣本,走出了一條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色發展之路。展望下一個“金色十年”,“職教出海”前景廣闊、大有可為,職業院校要走穩境外辦學之路,把“出海故事”講好、講深,全面提升“出海品牌”含金量,將中國職業教育打造為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

堅持多點布局,形成“職教出海”系列品牌。品牌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象征,“魯班工坊”“絲路學院”等一批境外辦學名片已經成功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但相比職教發達國家,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總體還有待加強,職業教育境外品牌偏少,“出海”規模相較于職業教育整體規模,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因此,要強化中國特色職教國際品牌打造意識,加快形成層次分明、優勢互補的“職教出海”品牌體系。不斷優化“職教出海”品牌的全球布局,根據技能類別、適用人群、地域特點等因素,分批分類設計境外辦學項目;提升已有“出海”品牌的建設水平,持續擴展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合作國受眾對中國職教產品的滿意度,打造品牌標桿;鼓勵地方立足區域優勢,整合學校資源,原創并推動建好一批地理標志鮮明、帶動性突出、競爭力強的區域職教公共品牌。加強品牌質量管控,將境外辦學品牌視同學校母體品牌進行建設,通過系列品牌效應,形成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海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堅持標準引領,強化職業院校“教隨產出”的關鍵能力。秉承“企業走到哪里,教育服務就跟到哪里”的宗旨,建立一套既受國際認可,又具自身特色的職業教育標準,包括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培訓標準、設備標準等,并積極融入合作國國民教育體系,以標準引領和提高人才培養總體質量,逐步實現“一帶一路”共建區域內高職教育質量的提升。加快開發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教學資源、教學設備,適應教育數字化改革需求,建設一批突破物理空間限制的“云地兩棲”遠程實訓平臺。加大國際化師資培養力度,幫助更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實現技術技能人才的“就地培養”。隨著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與柬埔寨柬華理事總會合作共建的柬華應用科技大學成立,職業院校“走出去”辦學的水平和層級進一步提高。未來還需不斷推動并壯大以專科教育、本科教育共同構成的職業教育境外辦學梯隊,進一步提高中國職業教育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辦學影響力。

(作者:楊劍靜,系浙江省現代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責編:李昉、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