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特別報道
北京舞蹈學院:“小學校”的“大責任”
近日,北京舞蹈學院可謂是精彩紛呈,好戲接連不斷。7月中旬,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巴圖率60余人赴福建福州開啟“北京舞蹈學院海峽藝術周”系列活動。這是學院近年來派出的最大規模的演出交流團體,進行了“舞出好少年”海峽專場、“為人民而舞”——《舞動經典》等一系列藝術實踐演出活動,還與福建省歌舞劇院簽署了舞劇《媽祖》的聯合創制協議。不久后,北京舞蹈學院出品的中國古典舞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和《“桃李熠熠”第十三屆“桃李杯”優秀作品全國巡演》將陸續開啟。在建校70年的時間里,北京舞蹈學院這所坐落在萬壽寺路一號的“舞蹈家的搖籃”,矢志不渝地踐行“小學校”的“大責任”,以實際行動為文化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佳作頻出,助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北京舞蹈學院作為全國唯一獨立建制培養專業舞蹈人才的高等院校,肩負著引領中國專業舞蹈發展方向的責任,不僅是新中國舞蹈教育的奠基者、舞蹈教育體系的創建者、舞蹈高端人才的培養者,還應當是舞蹈先鋒作品的研創者。北舞堅守“為人民而舞”的初心,用生動的藝術形象講述精彩的中國故事,用優美的舞蹈語匯詮釋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近年來,北京舞蹈學院始終以“為人民而舞,為時代建功”為使命,引導師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北京舞蹈學院與國家大劇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聯合創制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
北京舞蹈學院原創國標舞劇《人間四月天》
北京舞蹈學院與國家大劇院聯合創制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該劇以全新的面貌傳承延安文藝精神,自2022年首演至今,已演出30余場,引起社會的熱烈反響。獻禮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唱支山歌給黨聽》,是2023“大戲看北京”精品演出進高校的重要內容,學院將劇目的西藏演出權無償授予西藏自治區歌舞團,以作品回饋西藏人民。學院將舞蹈詩《那些故事》在玉樹的演出權無償授予玉樹政府。學院創作推出展現跨越百年中軸線歷史記憶的舞劇《巍巍正陽》,用“活”起來的文物建筑講述北京城的文化內涵,為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貢獻文藝力量。
學院還積極探索從“賽場”走向“劇場”的國標舞中式美學,推出首部大型國標舞劇《人間四月天》,以愛國精神描寫林徽因把最美花環雕在紀念碑上的感人故事;集結中國舞蹈頂尖精英,集合建校以來的優秀舞蹈作品及近年來屢獲大獎的原創新作,推出“為人民而舞”——《舞動經典》,在國內外巡演50余場。
從2023年末至2024年初,北京舞蹈學院首次大規模、多維度集中展示近年來的藝術創作實踐成果,推出了“2023年北舞展演季”。兩個多月的時間里,47臺90場演出在北京6大劇院輪番上演。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期間,學院建校70周年之際,還將推出“2024年北京舞蹈學院展演季”,在天橋藝術中心、天橋劇場、國家大劇院、保利劇院、二七劇場、吉祥大戲院、愛樂匯藝術空間、北京舞蹈學院所屬劇場集中呈現100余場演出,數十場配套活動……
學研創演,驅動學院事業未來發展
“北京舞蹈學院以立德樹人為目標,以反哺人才培養為動機開展藝術創作。”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巴圖一語道破其中的關鍵,“特別是對培養表演類人才為主的藝術院校來說,推出的人才肯定要在臺上見真章,出人、出戲、出作品,我們的學生一定要禁得起觀眾的檢驗。”以人才培養為目的的創作,有學院派的風格和立足學術的出發點。巴圖介紹,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原本是在漢族民間舞學科建設的基礎上,以新時代的創作呼應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后出現的“新秧歌運動”;《人間四月天》則是把國標舞從專業賽場拉到劇場,探索以這一高度程式化的舞種講述中國故事的可能性。通過學演結合、以演促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真正的藝術實踐中不斷強化藝術感知與表演能力,助力學生在藝術道路上更加全面地成長,培育具有綜合藝術能力與高品質藝術修養的拔尖藝術人才。
北京舞蹈學院原創舞劇《巍巍正陽》
學院自2023年啟動了“70年70部中小型原創作品扶持計劃”,引導學院優秀教師及廣大青年學子苦心向學、探索未知,以創促進,化繭成蝶,喚醒編創欲望,激發編創潛能,激活藝術機制,激勵藝術創造。7月初,以該計劃為核心呈現的專場演出——北京舞蹈學院建校70年70部中小型原創作品扶持計劃優秀新作系列展演在天橋藝術中心中劇場上演,開票不足一周即全部售罄,演出后收獲了諸多好評。
“北京舞蹈學院有孵化作品的優勢,創排具有思想性、文化性、傳承性、學術性、實驗性和教育性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應當體現先進的藝術觀念,代表藝術發展的未來。”巴圖書記說。這些作品成功的原因,源于北京舞蹈學院有著專業的學科配備和完善的學科體系,表演、編導、理論、舞美、藝術管理等一應俱全,還有比單一院團更豐富的舞種和學科設置:從中國古典舞到民族民間舞再到現代舞,從芭蕾舞到國標舞再到音樂劇。北京舞蹈學院的很多教師本身就是行業內的知名編導、明星舞者,為藝術作品創作、排演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學院也在探索將優秀的藝術實踐成果轉化出去。”北京舞蹈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許銳介紹,“在2024年北京舞蹈學院建校70周年之際,我們首次將學院建校70年來創作的70部中小型劇(節)目的演出權授予全國各地的15家院團。希望以此來集中展示學院的教學與創作成果,開放共享學院沉淀多年的智慧與創意,以戰略眼光托舉人才成長,為舞蹈藝術的未來培養更多的領軍人物和創新先鋒。”
學演結合、以演促學,助力拔尖人才成長
學院第二次黨代會著重強調,要深化藝術實踐,推進“學演結合、以演促學”,以高水平的藝術創作與實踐助推高端舞蹈藝術人才培養。
許銳介紹說,《楊家嶺的春天》首度創排時,群舞由學校中國民族民間舞系大三的學生擔任,再度復排打磨時,則直接選擇了大一的新生。《人間四月天》開排時,飾演女主人公林徽因的學生楊心怡正在讀大二。《巍巍正陽》上演時,在劇中擔任群舞的學生,都是學校教育學院大一的新生。即便北京舞蹈學院擁有全國眾多優秀的舞蹈生源,讓稚嫩的學子上臺演戲,依舊非常需要魄力。
《巍巍正陽》的參演學生們,在此之前從未涉足舞劇作品的表演領域。他們坦言,最初面對這一全新挑戰時,內心如同翻涌的海浪,充滿了緊張與惶恐,擔憂自己無法順利跳完整場舞劇。然而,在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以及青年舞團前輩演員們的引領下,他們逐漸融入角色之中,不僅舞蹈動作的準確度得到了顯著提升,肢體的表現力也日益增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每一次進步都如同破繭成蝶,讓他們對舞蹈的熱愛和追求更加堅定不移。首次謝幕,感受到如潮水般涌來的掌聲時,許多同學都流下了眼淚。這一刻,所有的付出與努力都化為了最珍貴的回報,他們在淚光中見證了自己的成長與蛻變。
“北京舞蹈學院是全國舞蹈藝術教育的‘領頭羊’,也是扎根首都的市屬藝術院校,我們要舉全校之力為首都文化發展服務,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和北京‘演藝之都’建設。”巴圖說。
來源:前線客戶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