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解讀學前教育法——
健全保障機制 提高保教質量
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以下簡稱“學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11月11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學前教育法并介紹教育系統學習落實情況。
嚴格教職工聘用管理,明確從業禁止制度
學前教育法規定,學前教育是指由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對三周歲到入小學前的學前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從教育性質看,學前教育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張文斌介紹,學前教育法強化政府責任,規定發展學前教育堅持政府主導,以政府舉辦為主,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鼓勵、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參與。
學前教育法以兒童為中心,規定學前兒童享有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依法平等接受學前教育等權利,強調要尊重學前兒童人格尊嚴,傾聽了解學前兒童的意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推動適齡兒童在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工作或者居住的地區、方便就近接受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法還明確了相關資質要求,強調幼兒園教師、園長、保育員、衛生保健人員等應當具備規定的條件。值得一提的是,學前教育法在從業禁止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該法第44條明確了兩類從業禁止的情形:一類是具有虐待、性侵害、性騷擾、拐賣、暴力傷害、吸毒、賭博等違法犯罪記錄的;另一類是有酗酒、嚴重違反師德師風行為等其他可能危害兒童身心安全情形的。
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黑龍江大學校長王敬波表示:“幼兒園或者教育部門發現幼兒園教職工有違法違規行為的,要根據情節的輕重,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對于情節輕微的可以給予批評教育,對于有法律規定的從業禁止情形的,要堅決將其清除出教職工隊伍。”
堅決糾正幼兒園“小學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連續實施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中央財政設立支持學前教育發展專項資金,推動各地擴資源、調結構、建機制、提質量,構建起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學前教育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發展。
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幼兒園數量為27.4萬所,在園幼兒數4093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1.1%,比2012年提高26.6個百分點,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田祖蔭坦言:“總體上看,目前學前教育依然是教育體系中的薄弱環節,資源結構性短缺,投入保障、師資隊伍建設、規范監管等方面的體制機制仍然不完善,嚴重制約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
田祖蔭介紹,教育部將在四個方面貫徹落實學前教育法:一是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二是進一步健全學前教育保障機制;三是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監管體系;四是進一步提高保教質量。要以法律為遵循,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推進科學保教。
“在規范保教行為上,我們要研究制定課程教學資源審定管理辦法,規范監管在幼兒園推行使用的課程教學資源。繼續深入開展清理整治,堅決糾正幼兒園‘小學化’等不規范辦園行為。”田祖蔭說。
關注特殊群體兒童
學前教育法明確多種保障措施,規定實施學前教育應當從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利益出發;除必要的身體健康檢查外,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或者測試;普惠性幼兒園要接收能夠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殘疾兒童入園;幼兒園變更、終止的,要妥善安置在園兒童;要求幼兒園應當落實安全責任制相關規定、投保校方責任保險、落實強制報告制度、從業禁止制度,招收殘疾兒童的幼兒園應當配備必要的康復設施、設備和專業康復人員。
此外,學前教育法還關注特殊地區和群體,規定國家采取措施,傾斜支持農村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發展學前教育事業;保障適齡的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殘疾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等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法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區域內殘疾兒童的數量、殘疾類別,實施多種形式的學前特殊教育。在支持保障方面,明確招收特殊兒童的幼兒園應配備必要的康復設備和專業人員,或者與其他特殊教育機構、康復機構合作。
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顧月華介紹:“江蘇省始終堅持應收盡收、應融盡融,要求各地依托普通幼兒園設置集教育、康復、服務于一體的學前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形成由幼兒園教師、特教教師、醫師、康復治療師等多學科組成的專業隊伍。同時明確,各地學前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可按同地同學段的標準8倍以上支付。”
(記者 陳 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