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皆連院士:用“三頁半”建議成就“世界第一拱”
“如果不是鄭皆連院士堅定的科學執言,‘世界第一拱’極有可能與我們擦肩而過。”這是廣西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教授陳正多年前說的一句話。如今它出現于正在廣西科技館展出的“拳拳匠心 拱橋人生——鄭皆連院士科創成就展”展板上。
理解這句話,要從平南三橋說起。
2017年,廣西計劃建設平南三橋。這座橋要跨越潯江,橋址北岸的拱座區域包括粉質黏土層和強透水卵石層,地質條件復雜。南岸基巖裸露,一般不宜建拱橋。初步設計只有懸索橋、斜拉橋兩種建橋方案。
參與初步設計討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廣西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教授鄭皆連提出,現在已經有工程技術手段穿過北岸覆蓋層,應該將鋼管混凝土拱橋也列入備選方案。
“對比結果顯示,第一,拱橋剛度會比懸索橋、斜拉橋大。第二,拱橋造價比懸索橋低9000萬元,比斜拉橋少3000萬元,且每年維護費比其他類型的橋少100多萬元?!编嵔赃B說。
但相關審查單位專家對跨徑560米鋼管混凝土拱橋的施工安全性和造價有疑慮,所以否決了拱橋方案,均推薦了斜拉橋方案。
鄭皆連沒有就此放棄,他堅信拱橋方案是科學且經濟的。為了保住拱橋方案,鄭皆連請求去北京向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匯報設計方案。
由于時間非常緊,到達北京的當晚,已經76歲的鄭皆連不顧舟車勞頓,他拿起A4紙,依據自己提出的拱橋設計方案,寫下了滿滿三頁半的匯報提綱。在這份提綱里,他詳細闡釋了鋼管混凝土拱橋工程風險及造價風險可控的依據。
銀發皓首的鄭皆連還主動請戰,出任大橋建設專家組組長,與參建各方共擔風險。最終,在鄭皆連的據理力爭下,平南三橋采用鋼管混凝土拱橋方案。
2018年,平南三橋正式開工建設。2020年12月28日,平南三橋正式建成通車,實現了施工過程零安全事故、質量全優,竣工造價低于批準概算。
平南三橋主跨跨徑為560米,打破了朝天門長江大橋保持的世界紀錄,一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跨徑拱橋。
不僅如此,平南三橋還集成了多個首創:首創“圓形地連墻+卵石層注漿加固”的拱橋復合基礎,把特大跨徑拱橋從巖石地區推廣到非巖地區;首創自密實無收縮復合膨脹混凝土,解決了鋼管混凝土拱橋管內混凝土收縮脫粘的難題……
在鄭皆連看來,讓科研走在前面,才能做到胸中有丘壑、腹內有乾坤。多年建造大橋的工程經驗,科學實用的橋梁設計理念,是他力排眾議提出平南三橋拱橋方案的底氣。
2024年2月1日,鄭皆連作為總設計師主持建造的天峨龍灘特大橋正式通車,這是世界首座跨徑超過600米的拱橋,成為新的“世界第一拱”。這座大橋還摘得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協會大跨公路與鐵路橋最高獎。
展望新的一年,83歲的鄭皆連說:“我將繼續致力于橋梁事業的研究與發展,撰寫天峨龍灘特大橋120萬字的總結以及我近60年從事拱橋事業的書籍,供后人參考。”(記者 代小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