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看久久黄色一级片,人人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亚洲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五音和鳴:文化交流的邊疆樂章

——2024邊疆考古成果一覽

2025年01月03日08:5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五音和鳴:文化交流的邊疆樂章

   作為中國考古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邊疆考古為印證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歷史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24年一系列的重要考古發現,重現了歷史上邊疆地區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兼收并蓄,文明交流互動、交相輝映的生動故事。

   東北地區:

  與中原的青銅“二重唱”

   東北地區和中原之間的交往交流歷史悠久,從青銅器制作方面亦可窺見一斑。考古發現,商王朝的青銅器礦料可能部分來自大興安嶺西南端。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王立新介紹,通過多年考古調查研究,陸續確認了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喜鵲溝、伊和沃門特、哈巴其拉、翁牛特旗尖山子等銅錫礦冶遺址。他根據銅錫礦料及初級產品的流向,并結合相關銅器及銘文資料等初步分析認為,“在殷墟歷史的早期階段,商王朝已通過貿易或貢賦手段從大興安嶺西南端一帶獲取銅、錫礦料,實際上已將這一地區納入自身采、冶、鑄分離的青銅器生產鏈條中的上游環節。”他認為,這一區域生產的錫礦料,很可能在殷墟早期階段的安陽殷都銅器生產中起到了至為關鍵的作用。

   東北地區的許多青銅器都烙印著中原文化的痕跡。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張禮艷介紹,在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天寶同出土了銅甗,這是典型的中原式青銅器,推測應當來自中原地區;還有一類是本地仿制的青銅器,器形和紋飾是中原式的,但制作技術相對粗糙,如內蒙古翁牛特旗頭牌子等;而本地生產的另一種青銅器,則是器形或紋飾風格受到了中原式青銅器的影響,但同時融合了自身特色,如夏家店下層文化水手營子出土的連柄戈等。

   西北地區:

  文化交流的“多聲部重唱”

   絲綢之路不僅是絲綢、香料和珠寶等貨物流通之路,更是文化、思想與藝術交流的通道。唐朝墩古城遺址的考古發現,講述了絲路上文化交流及多民族交往的生動故事。它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處在絲綢之路新北道的重要節點上。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講師任冠介紹,通過對古城遺址中景教寺院壁畫的修復與研究發現,其中有一類神祇的形象是騎馬圣像,藝術風格受中原繪畫風格影響。2024年,又在佛寺南側的建筑中發現了一面為漢文、一面為回鶻文的經卷殘片。這些發現印證了天山北麓地區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史實。

   絲路上文化多元、人群有別,卻能和睦相處,共同書寫絲路傳奇,正如宮、商、角、徵、羽音調不同,但能演奏出美妙和諧的音樂。青海都蘭夏爾雅瑪可布遺址距今約3500至3000年,位于早期高原絲路關鍵節點上,是目前西北地區所見數量最多、保存最為完好的史前墓葬群。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杜瑋介紹,遺址中既有源自西亞地區的麥類作物、牲畜,也有歐亞草原風格的銅竿頭飾、菌狀銅器,還有來自中原及北方地區的黍、彩陶、漆器及雙重木槨葬具,更有來自南亞大陸的紅玉髓珠,甚至有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暖水區的海貝等遺存,展現出柴達木盆地的文化十字樞紐地位,是歐亞大陸早期農牧互動、東西文明交流互鑒、多民族交往融合的歷史縮影。

   西南地區:

  民族交往的“大合唱”

   秦漢時期,秦始皇統一嶺南,并實行郡縣制度。在廣西平樂縣河口城遺址的考古發現,為嶺南納入中原治理提供了實物證據。河口城遺址地處桂江源頭,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干部李天月介紹,最新的考古發掘揭露了兩座建筑基址:一號建筑基址為晉至初唐時期,可能與軍事防御有關;二號建筑基址為秦至西漢初期夯土臺式方坑大型建筑,目前發掘還未完成,但其規模已顯示了高等級性質,暗示河口城在秦漢時期嶺南郡縣中有較高行政地位,或與漢“荔浦”治所有關。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的河泊所遺址還原了中原王朝在云南設置的益州郡的面貌,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考古實證。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蔣志龍介紹,2024年新發現的長方形環壕、城墻、道路和衙署建筑基址等遺跡,使益州郡的外部輪廓基本清楚。結合新出土的大量封泥和簡牘,特別是新近發現的“益州”云紋瓦當等線索,可以確定,這一區域正是漢代益州郡郡治所在地。“大量官印封泥的出土,可證漢中央政府所設的益州郡的政治架構,而大量簡牘文獻的出土,則還原了益州郡對古滇國故地的治理實踐。”河泊所遺址的考古發現,生動還原了西南邊疆融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過程,實證了《史記》《漢書》等文獻記載的“西漢置益州郡”等史實。

   考古出土器物的造型、工藝、紋飾等,承載著一段段文化交流的史實。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何偉從西藏考古出土的金銀器中解讀出西藏古代社會文化交流的生動場景。這些造型精美的金銀器見證了中原與邊疆的文化交流互動。何偉認為,當雄吐蕃墓地出土的金耳勺,造型和裝飾紋樣有明顯的唐代紋樣的風格,這可能是來自唐王朝對朝貢使臣的賞賜,展現了吐蕃與唐王朝通過金銀器的流動來促進良好關系的建立。西藏阿里出土的金面飾下襯紡織物的習俗,體現中原喪葬習俗對西藏地區的影響。此外,西藏考古出土的金銀器還體現了與周邊地區廣泛的聯系,如查加溝墓地出土的馬形牌飾,有鮮卑文化因素,說明西藏可能與北方游牧文化存在著交流。

   從塞北到南疆,從高原到大漠,2024年不斷“上新”的邊疆考古成果,反復印證著各民族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燦爛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凝心聚力。

   (記者 李韻 王笑妃)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