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倡導效果不顯著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賀陽2009年帶隊在北京4所高校內進行問卷調查,根據其調查結果顯示,在對319名大學生進行的基礎語文知識測試中,約70%的大學生成績不足70分;在74篇書面作文中,49篇存在行文格式問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王秉琦曾對目前我國理工科大學生的語文水平進行大致判斷,他在西安5所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校本科生中發(fā)放了500份調查問卷。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大學生對自己語文聽、說、讀、寫基礎能力評價均不高,尤其在“說”和“寫”的能力上,普遍顯得信心不足。其中,認為自己“說”差的人占48.4%,認為自己“寫”差的占64.5%。
其實,目前國內高校幾乎都開設了大學語文課程,并多以公共基礎必修性質為主。
新中國的大學語文教育始于1978年,恢復高考后,在時任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與復旦大學校長、著名數學家蘇步青的倡導下,大學語文課程在全國各高校中逐步恢復設立,但并未引起重視。1996年,原國家教委高教司提出要求,“希望有條件的學校,要為大學生開設大學語文課程,并把這門課程的建設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的一個主要手段”。此后,開設大學語文的高校日益增加。
由南開大學常務副校長、文學院院長、兼任教育部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陳洪教授2006年所組織的關于大學語文課程的調查顯示,在100所大學里,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有88所,其中,開始5年以內的30所,5~10年的13所,10~15年的6所,15~20年的3所,20年以上的14所。在學校類別里,綜合性院校和文科為主的院校里,大學語文作為必修課的有53所,理工科和其他為主的院校里,只有9所。
2006年9月,《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高等學校要創(chuàng)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
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下發(fā)了《關于轉發(fā)<高等學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研討會紀要>的通知》,要求大學語文列入必修課,并明確規(guī)定:大學語文課,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除外)、理、工、農、醫(yī)、財經、政法、外語、藝術、教育等各類專業(yè)學生開設的一門文化素質教育課程。
然而,作為“文化素質教育課程”的大學語文,其效果并未顯現。
在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理工類高校中,華中科技大學屬異類。1992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出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兩年后,他在全校推行文科生學一年高等數學、理科生每年都要考大學語文的制度,而從1998年起,他要求他的博士生必須會背《老子》和《論語》,否則不接受其論文答辯。
地位邊緣化,師資匱乏,模式陳舊
賀陽等人認為,當前的高校漢語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地位邊緣化,資源投入不足,教學模式陳舊和教學效果不佳。
僅教材一項即混亂不堪。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館藏大學語文教材達到1402種,用于現在大學語文教學的教材在100種以上。其中,也有專門針對理工科學生的大學語文教材。有人曾這樣形容:“《大學語文》教材已從十年前的‘西周時期’(一家獨大,壟斷市場),發(fā)展到‘春秋時期’(諸侯混戰(zhàn),亂成一團)。”
“目前的大學語文教材存在兩個誤區(qū),一是編成文學史的縮編本,一是編成應用寫作的拓展版。”陳洪稱。
1982年,陳洪以一人之力給南開大學9個系的學生教授大學語文課程,大學語文那時在南開屬于限定選修課。在他看來,師資水平的欠缺的確是導致大學語文處境尷尬的一大原因,“需要好的老師用好的文章激發(fā)學生對于優(yōu)雅母語的興趣”,“大學語文課是能上出魅力來的”。
陳洪前些天碰到幾個當年的學生,他們一起聊天,“有一個化學系的學生跟我說,‘您當時油印的講義我還都留著呢’,我第一節(jié)課講《詩經》里的《氓》,他們現在還記得。”
李淼則認為語文教育的現狀與不重視文化的社會風氣存在一定聯系,“如果整個社會重視文化,校園里有這種風氣,你只懂愛因斯坦但是不懂喬伊斯,人家會笑你,你就會學了。”
港臺高校近年來日益重視漢語教學。臺灣的高校多設有“國文”課程。其中,臺灣大學的“國文”課,分兩學期開設,每學期3學分,共計6學分。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本科生漢語課程均為本科生必修課。香港大學學規(guī)規(guī)定:所有本科學生要取得畢業(yè)資格,須修習3個學分的“中文進階”類課程。
2012年3月,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院長、全國政協(xié)委員秦和在全國兩會上提出《關于切實加強大學語文教育的提案》。提案中指出,“提高語文素養(yǎng),應當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基本要求”,“大學生可以不作詩,不寫小說,但不能喪失對文字的應用能力、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這是大學專業(yè)教育的重要基礎。”秦和認為,“這個問題迫切需要國家政策層面予以考慮和應對”。
對于文理科學生,大學語文教育可以有所區(qū)別,溫儒敏說:“文科學生要適當學習一些科技文章,了解科學前沿相關知識,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理科生則要多看一些中外人文的經典作品。大學語文能給學生的,就是恢復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知道思維能力也與知識結構、閱讀有相當大的關系,而寫作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可以使大腦更清晰,更有深度,更有創(chuàng)意。大學語文應當和通識教育結合起來。”(文中學生姓名均為化名)(記者 高四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