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近期,廣州多所重點中學扎堆“換帥”綜合實力排名前8所名校,僅省實驗中學和廣大附中的領導班子暫無重大調整。備受矚目的是,任職17年的華師附中“掌舵人”吳穎民任期已滿,卸任校長,由該校原副校長朱子平接任;百年老校廣雅中學,則迎來了首任女校長葉麗琳。
在新老交接之際,今年各校中高考的排名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多年來穩坐全省高考重本率“頭把交椅”的華師附中,今年被深圳實驗中學“爬頭”;沉寂多年的廣州二中今年高考則迎來大豐收,成為廣州放榜當天被清華北大約見學生最多的中學;再看中考,執信廣雅首年在獨立批招生,攬得大批高分生;近年上升飛快的廣大附中和廣鐵一中今年的中考錄取分數,更攀升到全市的六、七位……
新班子到任,廣州乃至全省重點高中的格局是否會面臨“洗牌”?硬件擴張、課程改革等大動作是否能在這場生源角力中贏得先機?在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強校”戰略的帶動下,這批手握優質教育資源的名校又將把廣州的基礎教育領向何方?
華附省實省屬牛校 身后追兵漸近
在廣州,華附、省實、執信、廣雅四校因辦學資源強,學生素質高,多年來被坊間譽為“四大名校”。雖都是頂尖的省一級學校、國家級示范性高中,卻鮮有人知四校主管部門的異同:華附和省實是廣東省教育廳直屬學校,而執信和廣雅則是廣州市教育局直屬。
這關系著學校的生源構成多年來,省屬的兩校高一年級除了面向廣州所有區縣招生,還開設了面向全省招收創新人才實驗班。其中,華附的招生區域為深圳、汕頭等11市;省實則面向佛山、珠海等9市招生。
在全省萬里挑一的“創新班”,無疑是兩校優質生源的重要保證。不僅如此,省財政的投入也讓華附和省實擁有著強大的辦學資源。
據學校官網公開的數據,華附現有廣東省杰出教師4人,特級教師17人,高級教師近百人,獲得省以上表彰的教師達200多人次;而省實的教職工隊伍中,則有博士4人,碩士138人,參加研究生課程班25人、國家級和省級骨干教師培訓及省級“百千萬人才”培訓共118人。
多力聚合,兩校的辦學成績不負眾望:與廣東省奧林匹克學校“同體”的華師附中,向來是廣東乃至全國中學數理化和科技競賽的領頭羊,也是廣東恢復高考至今狀元總數最多的中學。省實的競賽成績同樣傲人,該校的合唱、交響樂、舞蹈、游泳、羽毛球、無線電測向、環保科學等多支學生隊伍多次登上國際賽事的領獎臺。
不過在今年的中考高考里,兩校的地位受到一定沖擊:去年擁有兩名文理科全省前十名,重本率突破90%的華附,今年沒有“前十”高分生,重本率滑至85.16%,低于深圳實驗中學的88.07%,意外交出“第一把交椅”。
再看省實,今年該校高考喜獲廣州市理科總分狀元,數百學生獲重點大學自主招生加分資格,但中考的錄取分數位列全市第三(省實和執信兩校公費分數均為720,但執信擇校分數為720,省實自籌經費班分數為711)。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省實這次與廣州中考招生政策調整不無關系,在獨立批次招收特色課程班的學校攬走了一批高分生源。“假如這一局面不改變,對省實造成的沖擊可能還會延續。”
至于華附,該專家則認為“高考分數存在偶然性,外界不應過多猜測和否定”。“與此相比,在該校迎來125周年之際,新校長的上任會有怎樣的辦學理念?是否會有新的管理模式?新的育人標準?這是更值得關注的。”
執信廣雅特色課程開招攬得大批尖子生
與華附新校長剛剛上任不同,廣雅中學新校長、原廣雅黨委書記葉麗琳已履職數月。原校長黃永光因年齡關系卸任校長職務,現擔任廣雅教育實體總監。黨委書記由原廣雅副校長林良駒接任。
新班子剛上任,廣雅便向國際化辦學大步邁進。今年4月,廣雅劍橋考試中心正式掛牌,在全省首創將劍橋國際課程引入公辦中學,該校的“博雅國際班”也隨即正式招生。作為廣州市屬普通高中,廣雅還搭上了廣州課程改革的“快車”:去年,廣雅的博雅特色課程獲市教育局重點立項,該校今年在高一開設與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共建的實驗班(簡稱“嶺南班”)。
作為特色學校的招生新政,廣雅今年首次在獨立批招收100人,而未能在該批次錄取的學生,還能在提前批正常錄取。
作為首批重點立項特色課程,執信的“元培班”享受著同樣的招生傾斜。
由此,廣州中考招生的格局被攪動:廣雅和執信兩所市屬“牛校”在獨立批的錄取分數線分別飆升到740分和746分,兩校各錄取了100名。據統計,兩校光是在獨立批里已攬得近兩成740分以上的尖子生。
廣雅副校長何冠南分析,從750分的高分群來看,廣雅今年錄取的高分考生占了全市的1/10,與去年持平。但是新的招生政策卻為名校帶來了另一利好:改善生源結構。“今年外校考生大批涌入,前10名里邊9個都是外校考進來的。”何冠南稱,一方面,更多區域的學生報考廣雅,可以讓這些學生享受到該校的優質資源;另一方面,“外區的考生在師資力量一般的情況下都能考進廣雅,證明他們的后勁非常足”。
不難看出,在國際化辦學與招生政策的雙重推動下,執信、廣雅在前四校的競爭中顯然已提速向前。但業內人士同時指出,招生的改革是否會打破現有的排名格局,還得三年后本屆新生畢業時見分曉,此間,各校將面臨一輪大考驗。
二中鐵一新校區遠離市區招考季卻迎“滿堂彩”
正當“四大名校”之間的角力呈現白熱化之時,廣州二中今年又突然以“黑馬”身份,成為高考的“新高分大戶”:放榜當天,該校共有12名高分生被清華、北大單獨約見,成為當天廣州中學收到名校繡球之最,其中該校的黃曉慧更躋身全省文科前十名。
而二中的成功,也改變了人們對遠離市區的全住宿高中的看法“當年二中搬去蘿崗,我們也曾擔心因信息閉塞,學生們會不會與社會脫節。但事實證明,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學生太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靜下心來專注讀書。”時任校長羅峻峰欣慰不已。
帶著榮耀,這位老校長今年也因年齡關系而退下,由原黨委書記、廣東省第八批中小學特級老師張先龍接任校長,原六中黨委書記葉愛科調任校黨委書記。
同樣是擁有遠離市區的新校區,同樣經歷了人事變動,廣鐵一中今年在招考季同樣迎來“滿堂彩”。
去年秋季,廣鐵一中在甲子華誕之際迎來亞運城校區落成,首招初一、高一兩個起始年級。不久,原黨委書記周偉鋒接過校長“接力棒”。這位在業界曾被稱為最“年輕有為”的校長,在30多歲時已是廣州四中校長兼黨委書記。由于工作突出,他曾被調任廣州市教育局當基教處處長。
從政府部門回歸學校,這位年輕校長頻有“大動作”:先是與新東方教育培訓機構合作,在今秋面向高二、高三學生開設“美加班”和“英澳班”各一個,每班招收25人,教學全部設在新校區。
“國際班”的學生除了要接受雅思、托福、SAT等國際課程外,還要修完普通課程。學生可以不參加高考,直接參與國外的高考,而在高三下學期開設的國外大學預科課程中,學生還能提前修讀大學的學分,省去不少時間和費用。
此外,該校的“鐵一”特色課程也在今年4月通過了廣州市教育局的特色課程重點立項,或將在明年招收特色生。
在此吸引下,今年該校的中考錄取分數繼續走高:校本部公費線高達701分,擇校692分;而第二年招生的亞運城校區更是贏得社會認可,公費線比首年招生高出32分,為682分,擇校更是“倒掛”16分,達698分。
由此,上述兩校以及今年中考錄取分數飆升的廣大附中,已成為了廣州高中強校群里兩個不可小覷的競爭者。
記者觀察
強校戰略并非“幾校獨強”
長期以來,在招生政策、資金、師資等傾斜下,廣州多年來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強校排名格局。
然而,在這些投入的差異下,重點名校與普通中學的“產出”亦高下立見:“牛校”的重點本科率往往能達到七成甚至八成以上;弱校里那一兩個能考上大學的卻登上了“光榮榜”。在“名校情結”的影響下,學生和家長高漲的擇校熱情,讓生源進一步分流,形成“強校愈強,弱校愈弱”的惡性循環。
“強市必強教,強教必強校”。作為一個多元化發展的大城市,廣州對招生政策的調整對打破這一僵局有著重要意義:一方面防止一校獨大,形成一個綜合實力相對均衡的強校群;另一方面,給予各校更多的上升機會,激發高中特色課程改革的動力。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人為擾亂招生秩序,衍生出新的不公,挫傷“先頭部隊”的積極性。
今年是廣州中小學五年一屆的換屆年,隨著新班子的上任,不少學校已展現出新氣象。“一個學校的好壞與校長有關,一個名校長可以讓學校變成名校,讓一個不好的學校變成好的學校,一個好的校長可以帶動好的老師,真正地將教育帶動起來……”這是廣州市市長陳建華指出的一條“強校”之路,也是對新校長新班子的殷切期望。
或許,對于學校新的“掌舵人”而言,最需要的不是埋頭苦干急切向前,而是抬頭環視四周:看看身邊學校的發展,在對比中尋找差距;甚至要站得更高,看看其他城市快速上升的強校經驗,在廣州乃至全省、全國基礎教育的大形勢下找到前行的方向。
相關專題 |
· 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 中小學 |
新聞排行 | 重點推薦 |
視頻新聞 | 更多>>> |
|
重點推薦 |
高考資訊 備考輔導 院校報考 互動交流 |
高考最新動態高考視點高考政策各地動態新聞人物家長必讀 高考大綱語文數學外語物化生歷地政文綜理綜作文作文素材庫滿分優秀作文 高校招辦訪談招生動態高校信息庫院校信息專業動態模擬填報系統志愿填報技巧 在線做題估分高考論壇高考博客圈討論區考試經驗交流試卷上傳試卷下載許愿送祝福 |
歡迎教育機構、媒體、高校、出版單位聯系合作! 電話: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于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證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