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六)
六、高校校友影響力
表8:高校校友影響力TOP10
2015年11月,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啟動高校“雙一流”建設戰略。《方案》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在此背景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名研究具有積極意義。我們希望通過公正、公開和公平的評價機制,對高校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2015-2016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由人民網教育頻道、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組建的課題組,以126所部屬高校及地方重點高校為研究對象,基于高校在媒體、網絡輿論場各項傳播綜合指數及科研指標體系而形成。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的前十名高校分別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南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從前十名的高校地域分布來看,大部分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其中北京為3所、上海為2所,浙江、湖南、湖北、江蘇、四川各1所。
從排行榜總體情況來看,全國高校輿論綜合影響力級差較大。北京大學以94.55分位居第一,清華大學以94.33分位居第二,遙遙領先于其它高校。武漢大學以75.91分位居第三,浙江大學以55.24分位居第四,復旦大學以54.13分位居第五。排名第十的高校,四川大學總分為42.47分不到北京大學的一半,各高校級差較大,說明整體水平有待提高。各高校可以把大學排名看作一面鏡子,從不同角度審視學校發展狀況,找到與其他同類大學的差距,整體規劃、取長補短。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更新對外傳播觀念,綜合提高傳播質量
從媒體影響力來看,各高校得分級差相距較大。這說明高校在對外宣傳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高校對外宣傳,首先要精心選擇傳播內容,找好傳播切入點,盡量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傳播內容更接地氣。對于高校來說,大學故事、大學人物、學生生活、論壇活動等都是比較吸引人的題材,往往會獲得更多關注,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從宣傳手段上來看,一些學校的傳播重點還停留在傳統的紙媒上,對網絡傳播和新媒體傳播重視不夠。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的及時性、有效性和兼容性,以及高效率、大范圍等特點,對于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傳播學校的美譽度具有極大優勢,高校在媒介傳播上應做足文章。
二、構建多元立體的傳播矩陣,提升宣傳能力
隨著網絡人群的不斷擴大,社會輿論的議程設置更多地來自于互聯網,“兩微一端”對社會輿論議程設置的主導作用日益凸顯。從目前的趨勢看,移動終端平臺,微博、微信、客戶端的覆蓋人群和影響力還在不斷擴大。此外,“兩微一端”也成為社會熱點事件曝光和發酵的主要信源,而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能力下降。因此,在互聯網和新媒體快速變化的今天,如何融合打造各種新媒體資源,打造更接地氣、更有用的信息和服務平臺是高校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議高校宣傳部門,一是重視新媒體的作用,充分發揮“兩微一端”的影響力。一方面使“兩微一端”定位差異化,另一方面需要讓校園各媒體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形成合力,實現優勢互補。二是構建從傳統媒體(報刊、電視、廣播)到新媒體(論壇、博客、微博、微信、手機App、微視)的多元立體化的信息傳播矩陣,不斷提升新聞傳播能力。
三、重視輿情工作,增強輿情應對能力
2015年-2016年也是高等教育領域輿情高發地,高校校園安全事件頻發、招生互掐、作弊門、宣傳片抄襲等事件累及高校聲譽。建議高校相關部門加強對重點領域的輿情監測,在突發事件發生后及時做出輿情處置,避免輿情放大,形成輿情危機。同時從多個維度加強應對。加強部門聯動,結成輿情應對結構性主體,提升輿情應對能力。
2015—2016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匯總:
2015—2016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一):高校社會影響力
2015—2016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二):高校媒體影響力
2015—2016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三):高校新媒體影響力排名
2015—2016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四):高校網絡輿論影響力排名
2015—2016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五):高校科研影響力
2015—2016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六):高校校友影響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