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開展性教育,合適嗎?
“要實現健康中國,沒有性健康不行;要實現性健康,沒有性教育不行;性教育不從兒童抓起不行。”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陳瑋呼吁在幼兒園開展性教育,引起熱議。
有人對此表示支持,也有人認為幼兒園孩子太小,不應該強調“性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才需要?關于性教育,我們還有多少誤區?
圖為某學校,孩子準備回家。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性教育,青春期才要?
代表建議幼兒園開展性教育
“幼兒園教性,這不是搞笑嗎?”廣東一名4歲孩子的父親說;四川一位已婚女性也認為,“幼兒園了解性知識太早了,沒必要,初中還差不多。”
評論區中,不少網友也認為,開展性教育,幼兒園孩子年齡太小。還有人提到不應強調“性教育”,應說“安全教育”。
“性教育一詞進入公共話題的時間還比較短,在中國文化里,‘性’的確會讓人立刻聯想到性行為、生殖器官等,事實上,目前所講的性教育是聯合國倡導的‘全面性教育’,性安全只是其中一部分。”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兒童性教育專家劉文利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
劉文利介紹,這一建議是陳瑋與其共同研究作出,幼兒園的性教育除了認識身體,了解新生命的誕生,還包括認識身體的感知覺,了解情緒、學習積極的情緒處理策略,了解性別平等,尊重兒童權利,預防兒童性侵害、學會自我保護,遵守社會規范等方面。
她指出,相比傳統意義上只限于生理層面的性教育,全面性教育有一個非常核心的概念——人際關系。
“當我們在講‘性’的時候,不可能撇開人際關系。即使只是發生性行為,也涉及一系列復雜因素,比如首先要與人溝通,必須尊重他人意愿。在社會規范方面,也要讓孩子有性別平等意識,告訴他們公共場所與私密場所的分別,如不可以在公共場所觸摸生殖器官等。”
專家表示,從孩子的個體發展來說,性發展從出生就已開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性教育需求,作為家長要了解兒童發展的科學知識,而非以個人價值武斷判斷。而有爭議也說明,社會對性教育的理解還不夠全面與準確,更需要做好性教育的普及工作。
性教育,有多迫切?
關于性教育,這早已不是第一次進入公眾視線。
2019年,全國政協委員于欣偉的提案是《關于將兒童防性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議》。2021年,全國政協委員馬秀珍曾建議將性健康教育納入中學生教育課程體系,并指出,我國女孩青春期發育年齡平均為9.2歲,比30年前提前了3.3歲。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劉麗建議,將防性侵課程納入九年義務教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遭遇性侵,不僅會帶來身體傷害,還會帶來嚴重的心理和精神傷害,希望孩子們可以提前學到防性侵知識保護自己。”
劉麗提出,《“女童保護”2021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顯示,超九成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對未成年兒童進行性教育、防性侵教育。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還缺乏全國性、制度性安排,遲遲難以普及。
全國政協委員高曉笛也表示,盡管目前已將性教育提到了法律、法規層面,但落實起來存在諸多障礙,包括對性及性教育有誤解,認為“性=性行為”“性教育=性教唆”等。
她建議在各級各類學校實施性教育進課堂。對教育行政及學校領導進行科學系統的性教育專題培訓。組織專家盡快出臺《中國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讓性教育進課堂有綱可循。
哈爾濱市,學生在校門口前保持距離排隊等待入校。 中新社發 孫漢侖 攝
專家:性教育不只是學校、家長的事
“我們長期開展的幼兒園性教育實踐說明,孩子對性教育有很大的需求。所講知識孩子們也能學會、聽懂,能影響其知識、態度和行為。”劉文利說。
長期從事性教育研究的劉文利從2013年起就對幼兒園性教育開展了研究。她表示,當家長真正了解了性教育的內容和活動形式時,他們“是非常支持的”。
實際上,國家層面也已對性教育作出規定。
去年6月1日,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施行,其中明確,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去年9月1日施行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也指出,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使學生了解生理健康知識,提高防范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問題在于缺少專業人員來做,性教育也沒有納入到幼兒園課程體系的建設中。”劉文利指出,教育部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5個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其中性教育和健康領域有著密切聯系,但在指南中只提到防性侵,并未具體說如何開展。總體來說,性教育在幼兒園開展挑戰“非常大”。
她表示,目前,更明確的指導綱要,專業的教師隊伍,以及相應的教學材料都亟待解決。此外,家庭、學校、社區和社會也應建立起友好態度,關注和支持幼兒園開展性教育。
“不要讓成年人認識上的誤區、迷思甚至是偏見成為開展性教育的阻力。否則,孩子們的健康安全誰來保障?”劉文利說。(彭寧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