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昨天說,按照目前正在進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試點,小學教師也可參評正高職稱,并且公辦、民辦學校平等對待。
11日上午,王曉初在北京團審議間隙對記者說,人社部正在分類推進職稱制度改革,一個重點就是在全國開展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國務院曾兩次在常務會議上討論有關問題,“計劃到今年底完成試點范圍擴大工作,除西藏外每個省區市都要開展試點。”“中小學教師是規模最大的一支專業技術隊伍,涉及1200多萬人。”王曉初介紹,按照改革試點方案,將把中學和小學教師兩個系列統一起來,完善職稱等級,均設正高級職稱。“以往小學教師最高職稱是副高,今后就可以評正高職稱,相當于教授、研究員。”
王曉初說,在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標準中,還要求符合教學實際,論文等要求要大大弱化,對中級以下基本不做論文要求。相應地,要突出教師教書育人的實績、實際教學能力。評價方法也不只是通過考試,要看教書育人的結果。此外,還要和聘用制度相銜接,要把評價和使用銜接起來。“新方案面對的是所有中小學教師,不會再有公辦、民辦學校的區別。”
王曉初介紹,工程師、會計、醫衛等領域的職稱制度改革也將逐步分類推進,大的原則與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類似,同時具有各行業的特點。
職稱外語要改革為“職業外語”
王曉初還介紹,目前正在就職稱外語改革進行試點,試點的方向是按不同專業領域進行劃分,并且突出實踐要求。
對于職稱外語考試的必要性,王曉初說,從專業技術人員來講,掌握一些外語,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是必要的,外語上的基本要求是應該有的。而作為一個高級專家,如果不了解國外相關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最新發展,就很難有很高的專業研究水平。
“我們進行試點,是要把職稱外語轉變為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外語。”王曉初介紹,就是按從事的相應職業,分不同的大的領域做一些劃分,并且提出實踐要求,有助于從事實際工作。試點工作是由人社部聯合外文局、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一起進行,在一部分類型的職業中進行試點,“目的是讓職稱外語更加實用,對實際工作有效。”
王曉初說,現行職稱制度設計有缺陷,目前人社部正在進行職稱制度改革頂層設計,將分類推進各行業的職稱制度改革。
王曉初表示,社會上對職稱制度有不少詬病,其中包括民辦學校、民辦醫院、商業媒體以及許多企業人員評職稱障礙多。“我個人感覺,這反映出現行職稱制度設計有缺陷。我們正在對職稱制度改革進行總體研究,進行頂層設計。”
“另外,現在跟職稱掛鉤的東西太多,包括福利待遇等。”王曉初說,職稱本來是一個評價制度,要強化它的評價功能。其二,在改革中,要把它和現在的用人制度改革聯系在一起。用人制度是分類的,企業是勞動合同制度,機關是公務員制度,事業單位一直在推行聘用制度,職稱改革要跟用人制度結合起來推進。
王曉初介紹,下一步,將逐步建立起重在業內和社會認可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機制,確立以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為核心的職稱管理制度,形成科學、分類、動態、面向全社會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職稱制度。
文/新華社記者 趙仁偉 楊維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