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高校的選修課表接連刷新,“潮課”不斷。比如,中山大學開了一門叫《哈利·波特與遺傳學》的課,南京師范大學金陵女子學院有一門“新女性必修課”,隨后,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也在今年首次開設《愛情與婚姻》選修課。至于“爬樹課”、“馬術課”、“魔術課”,也是一上課表,就備受關注。
大學的“潮課”之所以受到如此關注,與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是我國大學長期來缺乏辦學個性、“千校一面”,在大家的印象中,大學的課程總量不大,課程大同小異,同一專業(yè)學生上的課幾乎完全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某校出現(xiàn)一門稍微“另類”的課,很自然地就會引起輿論的關注。
二是這些“潮課”,教育的個性似乎不足,倒像是為“潮”而“潮”,有不少“炒作”的意味。近年來,很多高校都在談“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因此,對于高校如何創(chuàng)新,社會也很重視。社會期待高校有真創(chuàng)新,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噱頭”。
以上這兩方面,正是我國大學改革必須思考的問題。首先,要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把招生、學科專業(yè)設置、課程設置的自主權交給學校,不再以行政命令規(guī)定學校統(tǒng)一開設課程。如果學校有辦學自主權,可以根據(jù)辦學定位、人才培養(yǎng)目標自主設置課程,每所學校、每一專業(yè)的課就可能完全不同;如果大學教師有教育自主權,可以根據(jù)自己對課程的理解,自主進行教學,那么,在大學是不缺乏個性課程和個性教師的,課程也就無所謂“另類”和“潮”了。
其次,要在大學建立現(xiàn)代學校制度,把專業(yè)、課程設置和教育教學事務的決策權交給教授會,大學開設什么專業(yè)、課程,這本屬于教育和學術事務,應該由教授、專家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根據(jù)學校的辦學條件,進行充分論證,但現(xiàn)實中,這類事務的決策權,卻掌握在行政部門手中,這一決策機制不調(diào)整,如果大學獲得辦學自主權,就可能出現(xiàn)權力被濫用的情況,所開設的專業(yè)也會在盲目跟風中缺乏特色。這也是目前公眾比較擔憂的一方面。
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大學實行完全學分制,學生可自主選擇、組合自己喜歡的課程,學校實行學術自治、教授治校。學校的選修課比例相當高,也五花八門。如果要說“雷人”、“另類”,那比比皆是,比如,有“僵尸課”——選修這門課程的學生將觀看16部經(jīng)典僵尸電影;有“Lady Gaga和名人社會學”課——把Lady Gaga和她的成名經(jīng)歷作為一個實例進行詳細的社會學分析。而由于“另類”太多,也就不讓人覺得“另類”了——這是辦學的一種常態(tài)。大學的課程本就不該一個模板,而應該各有各的特色。(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