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是公共產品,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和初中如何入學升學決定著一個社會的公平正義發展水平。在義務教育條件和資源不均衡的條件下,更需要政府通過明確的規則規范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入學行為,世界各國都是如此。北京市剛剛公布的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就是試圖以全市統一的學籍信息化管理為手段,以完善并實施更為普適的規則為依托,以入學過程公開透明為監督措施,推進免試就近入學過程的公平公正公開。
眾所周知,任何規則都需要人遵守,任何規則都可能被人突破。規則就是一把鎖,只能防君子,難以防小人。過去義務教育階段入學也并非沒有規則,之所以后來形同虛設,就是由于不遵守規則的人越來越多。
在一個文明社會里,遵守規則本身就是一種需要普及的教育。如果父母不遵守規則,就是對孩子進行負面教育;如果學校不遵守規則,就是對學生進行反面教育。當這種現象蔓延到社會,就會形成強大的負面教育環境,導致潛規則超越顯規則,甚至顯規則完全失效,由此造成的傷害將會依然還是每個社會成員承受。
從過去的情況看,掌握一定權力或資源的人往往是規則的最先突破者。因此遵守規則就必須要求政府工作人員首先帶頭遵守規則,優質資源學校帶頭遵守規則,帶頭拋棄特權意識,帶頭確立在享受公共產品上人人平等的觀念,并不折不扣的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如果沒有這種觀念,或這種觀念不到位,或說一套做一套,再好的規范和措施都難以有效落實到位。
當然,在遵守規則方面不能完全指望自覺,建立有效的監督完全必要。這種監督不能僅靠行政部門,在保證入學程序公開透明的前提下,還要引入社會監督機制,比如組成家長委員會、社區監督組。在監督機制一時難以全面建立的情況下,首先要建立對領導和政府工作人員子女入學的監督,建立對優質資源學校入學監督,建立對熱點人群子女入學的監督。這樣才能保證普通民眾心服口服,才能保證新政策不在起步的時候就被絆倒。
各級政府也要在落實這一新政策過程中,盡力做到看好自家門,管好孩子家人,將違規入學列為違紀的不正之風。
多方齊心協力,建立一個尊規守則的社會,義務教育入學新政策才有望得到較好落實。(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