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教分離和應試教育成亂象根源
"很多學生鍛煉的出發(fā)點并非提高身體素質(zhì)或培養(yǎng)體育興趣,而是看哪些項目最容易加分。"這樣的現(xiàn)狀讓黃友文感到無奈,他向記者表示,體育加分的初衷是為一些有體育特長的學生提供升學通道,增加人才評定的多樣性,"這個初衷是好的"。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監(jiān)管力度不足和社會對高考的功利性加重,使得體育加分被"鉆了空子"。所以,就政府部門而言,采用減項、降分的方法去把"漏洞"最小化,有利于減少造假等爭議性事件,讓體育加分回到初衷。"需要進一步引導社會尤其是家長去除功利思想,從孩子的興趣和健康去考慮,而不是以加分項為導向,去選擇體育項目。"
但在毛振明看來,只要高考還是應試教育,去功利化就很難實現(xiàn),"只要涉及高考加分,任何項目都可能成為亂象重災區(qū),因為對學生來說,5分之差可能就是二本和一本的差距,更可能是將來保送讀研、出國留學、找個好工作的差距。"他表示,正是應試教育的現(xiàn)狀讓很多家長選擇投機取巧,"雖然也有家長會選擇讓孩子誠實地面對人生,不屑用這些手段去競爭,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這種覺悟。"
有專家表示,體育加分之亂是"退而求其次"的結(jié)果。由于門檻較高、藝考火熱,很多學生不指望通過藝術特長加分,"真有特長的都去走藝考這條路了",而專業(yè)體育的路卻難走得多,"既要從小練起,退役又沒有保障,加上加分的門檻不高",所以體育就成了加分亂象頻發(fā)的重災區(qū)。
"很多比賽都是為了讓學生加分而辦的,組織規(guī)范的問題太多了。"毛振明認為賽事組織缺乏品牌意識是癥結(jié)。而這正是體教分離的結(jié)果,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比賽為了吸引學生參加,發(fā)放證書不太規(guī)矩",體育部門組織比賽時的漏洞往往成教育部門審核工作中難補的窟窿。
事實上,體育加分正是致力體教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據(jù)記者了解,早期體育高考加分與體育部門對運動員升學的需求有關,逐步才衍生出引導學生培養(yǎng)體育興趣、提高學生體質(zhì)等意義,現(xiàn)在的體育加分還承擔了為競技體育培養(yǎng)后備人才的責任。"一邊是對加分的爭議,一邊是對學生體質(zhì)的詬病。"此前的教育部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主管部門也有"難念的經(jīng)","家長對高考都虎視眈眈,如果不在高考加分中對體育有所強調(diào),那影響的不只是高校的體育人才儲備,恐怕從小學開始就更沒人鍛煉了。"
現(xiàn)實總讓體育和教育難以靠近,該工作人員透露,其實早在加分定項時,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曾有過分歧,體育總局認為項目越多越好,有利于冷僻項目的基礎推廣。但面對審查的困難和社會對加分公平的"苛求",教育部則主張加分項盡可能縮減,"這8個項目是雙方經(jīng)過長期協(xié)商的結(jié)果。"但即便如此,體教之間仍有"難題"沒有解開,就是對于決定學生能否加分的"國內(nèi)、國際重大賽事"中"重大賽事"的判斷,"仍無明確標準"。
記者 梁璇